原标题: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亮点多
因为公司贷款比去年增加4000多万元,在浙江省嘉兴闻泰公司副董事长肖学兵的心里烙下印迹;
因为村子甩掉戴了多年的贫困帽,在贵州省荔波县佳荣镇拉先村村支书潘银节的心里烙下印迹;
因为终于可以开窗自在呼吸新鲜空气,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三里屯小区居民李丹的心里烙下印迹……
一个个印迹,串起了三大攻坚战在2018年的前行足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一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疏浚淤塞、破除掣肘,成效初显;精准脱贫,焦点不散、靶心不变,捷报频传;污染防治,从源头防、用铁腕治,部分地区污染问题得到遏制。
这一年,三大攻坚战稳扎稳打,初战告捷,开局良好。
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在金融领域风险防控。
12月初,《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正式落地。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交行、招行等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宣布设立理财子公司。
商业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既给银行理财业务建起风险“隔离墙”,也让理财资金以合法、规范形式进入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
还不只是出台资管新规。今年以来,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与金融基础设施监管制度,积极稳妥推动结构性去杠杆,有序整治各类金融乱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初步成效。
——去杠杆,化解经济运行风险。
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分部门、分债务类型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
“金融管理部门加强协调配合,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和预判,做好前瞻性预调微调。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宏观杠杆率总体稳定、结构优化,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起步良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说。
今年以来,企业部门杠杆率下降,住户部门杠杆率上升速率边际放缓,政府部门杠杆率持续回落。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7%,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
——引“活水”,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江苏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的无锡正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为外资企业提供高精度配套铸件的企业。“近年来企业产能扩大了4倍,流动资金需求比较大。幸好有银行及时帮助,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公司负责人说。
随着一系列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政策措施出台,越来越多的银行资金流向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据银保监会统计,截至三季度末,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余额已达到30.4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8.9万亿元,同比增长19.8%,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超过7个百分点。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要继续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工作,小微企业、“三农”、脱贫攻坚等方面的融资将被重点支持。
——强机制,监管之手更加有力。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关键在于推进更深层次的金融改革,建立长效机制,防患于未然。
严格执法强监管。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总体平稳规范,但也出现了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年内,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文,强化监管执法,加强协同配合,建立起统一的债券市场执法机制。
深化改革强保障。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股权管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发行制度、并购重组制度改革,深化新三板改革……一连串金融领域改革举措,为防风险提供更加持久稳固的制度保障。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贫困群众收获更多幸福感
“以土地入股,既能参与分红,又能在家门口打工,收入比过去高不少。”“搬进了新房,生活条件改善了一大截”……谈起精准扶贫带来的变化,甘肃省永昌县各乡镇村民称赞:“党的政策好,我们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
2018年,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不放松,脚步不停顿,精神不懈怠,年底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将减少85%以上,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效让更多暖意流淌在贫困群众心间。
聚焦高质量,脱贫脚步走得更稳。
全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到首位。
10月17日,决胜全面小康的“脱贫答卷”再添亮色。河北省平山县、贵州省桐梓县、西藏自治区林周县……9省区85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至此,2017年申请退出的中西部20个省区市125个贫困县全部脱贫。
脱贫质量高不高,既要看整体面貌变得有多好,更要看贫困群众认可度有多高。
从退出质量看,85个贫困县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贫困村水、电、路、网等突出短板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从群众认可度看,85个脱贫县群众认可度全部超过90%。
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提高脱贫退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脱贫攻坚稳步向前。
盯住“难中之难”,资源要素聚得更准。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但是,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
盯住“难中之难”,各项政策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各种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聚集,各方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聚合。
优化政策供给。新增脱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在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也主要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
增加资金投入。今年上半年,全国专项扶贫支出1760亿元,同比增长39.7%,着力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
强化人才支持。大量中央和省直优秀干部被选派至深度贫困地区。宁夏选派245名技术人员分赴全区170个深度贫困村,实现深度贫困村科技人才全覆盖;京津沪苏浙鲁6省市对口支援青海藏区,累计已有500余人来到青海,加强扶贫一线工作力量。
瞄准严要求,工作作风变得更实。
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越容不得半点松懈。
“好的作风才可以确保脱贫攻坚成效。要时时处处体现一个‘实’字,求真务实。”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
2018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对于脱贫领域存在的“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坚决说“不”,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扎紧制度的笼子。
发现问题不手软。今年上半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53万个,处理6.15万人。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惠民成果实实在在
“以前我们有台小锅炉,每年烧煤1400吨,但排放不达标。煤改电后,每年可减少排放616吨二氧化碳、364吨灰渣、28吨二氧化硫。”哈尔滨龙门贵宾楼酒店工作人员说。
今冬,黑龙江省淘汰燃煤小锅炉,错峰使用供暖锅炉,禁烧秸秆……既让百姓寒冬不受冻,也让冬日天空更加明净。
环境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的一个关键。今年以来,围绕“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
——回应民生关切,扭住治污“牛鼻子”。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回应民生关切,从薄弱处集中攻坚,七大标志性战役成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突破口和“牛鼻子”。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渤海,保护修复长江,保护水源地,治理农业农村污染,让天空更加湛蓝,让水体更加澄澈,让土壤更加洁净。
前10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7.5%;前9月,1940个国家地表水评价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达到72.4%;今年水源地环境整治任务已基本完成……一年来,“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理念成为生动实践。
——强制度严法律,建起治污“高压线”。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水十条”、“土十条”、史上最严环保法……在已有举措基础上,2018年新亮相的环保税、新扩围的水资源税试点、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等措施,展现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5月,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正式启动,剑指“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督促整改责任落实,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
从企业超排、小锅炉整治到工地扬尘管控,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持续开展,京津冀、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污染问题得到遏制。
——坚持源头防治,做好治污“加减法”。
防治污染,不仅要“铁腕治”,更要“源头防”。
从源头入手,调整“四个结构”,做好“加减法”,该增的增上去,该减的减下来。
从产业结构看,减少过剩和落后产能,增加新的增长动能;从能源结构看,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从运输结构看,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从调整农业投入结构看,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
仅今年前7个月,全国就退出煤炭产能8000万吨左右,压减粗钢产能2470万吨,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6%、8.6%;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量已超过40%,化肥农药零增长提前3年实现。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已经确定的行动方案,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断争取更大战绩,确保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