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小园景 拉近邻里情

日期:12-18
新广场邻里小园

原标题:街头小园景 拉近邻里情

市桥街新广场

白云区家风家训主题公园

街坊参加邻里文化节。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摄

大广场有大广场的气派,小园景有小园景的亲和力。即使是街头交汇处的一片街头小园景,也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休憩娱乐的好去处。

记者走访发现,街头小园景在广州迅速发展起来,“见缝插针式”填充于城市街巷间,既美化了生态环境,又更贴近、方便市民,构成市民日常生活交往的空间,让城市传统街巷体系重现活力。同时,这些街心小园景还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留住了城市记忆与街坊情感。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

打造“小而精”城市景观建家风家训主题公园

柯子岭村紧挨白云山脚,户籍人口有1000多人,本地居民都是客家后代。近日,记者走访了解到,随着老旧社区微改造与街心公园建设项目的推进,柯子岭村的一处物资存放点被改造为柯子岭街心公园。该街心公园占地200平方米,以建设高品质城市微客厅为标准,通过提升场地绿化、地面铺装、构筑物外立面整饰等方面,打造“小而精”的城市景观。

记者注意到,为方便老人、儿童、残障人士活动,柯子岭街心公园在地面改造时,相邻区域的地面铺装尽量做到平整,对于高差较大的地方,设置提醒标识并设置无障碍通道,获街坊纷纷点赞。

在街坊眼中,柯子岭街心公园还是一座会“讲故事”的小公园。景泰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表示,该街心公园立足于柯子岭的特色及历史,提取客家文化为设计主题,相关雕塑以美丽勤劳的客家女性、人物劳作之后的休息场景等为主题,并融合岭南建筑文化及围龙屋的民居特色,设计公园场景,通过精心雕琢,打造出具有岭南特色的集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活广场。

在白云区金沙街彩滨中路,有一座特别的主题公园——白云区家风家训主题公园,它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畅游之所,还成为弘扬爱国爱家的良好风尚文化空间。

白云区家风家训主题公园在原滨江公园基础上改建而成,以广州“十大好家风”为设计主线,通过岭南造景对公园环境进行微改造,将家风文化内容、岭南历史人文与公园景观园林设计有机融合,做到“一步一景一知识”,融观赏性、休闲空间、展览功能和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重点展示广州地区优良的家风文化面貌。

对此,白云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弘扬新时代的家风建设模范标杆,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激发新时代正能量。”

梧桐树下传播粤曲文化引水造景乡村韵味浓

番禺区市桥街新广场是一座很有岭南文化特色的街心公园。据了解,该广场通过舞台改造,形成曲艺园地提供给粤曲爱好者表演,摆放新创作的雕塑《粤韵》,点缀了整个广场,成为传播岭南文化的主要场所。

一棵棵梧桐树高大挺拔,树荫下,市民在休闲嬉戏;花坛里绿草如茵,鲜花缤纷;仿古亭里,市民围坐下棋;健身区内,小孩、青年、中老年人在忙着健身;戏曲舞台上,挂上了背景幕,远远就能看到“粤韵风华”四个字,舞台下,新建了几排石椅,静候市民前来观赏节目。市桥街新广场运行已有约20年,2016年4月起,市桥街道办事处对广场内部分设施进行维修,部分设施进行功能性改造。维修改造后的新广场强化了其健身、娱乐、休闲功能,满足了附近居民的健身需求,为培养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创造了良好氛围。

番禺区南村镇坑头村是一个拥有1600年历史的岭南古村。坑头村充分依托村庄“水、田、林、塘”齐备的生态资源,着力营造“两园一区一绿廊”的生态格局。

漫步于坑头村,只见祠堂、寺庙、传统民居仍保留完好,绿影婆娑、亭台楼阁……处处洋溢着岭南水乡特色,恰似一幅“人在景中,景在村中”的生态文化美图。

坑头村负责人告诉记者,坑头注重引水造景,突显“两园”乡村韵味。以“水”为主题,依照原有生态地貌,建设湿地公园、生态园,园内设置瓜果蔬菜游赏区、花卉种植观赏区等,致力于打造“阡陌纵横,桃红柳绿”的宜游新天地。其次,坑头以农为题,打造休闲农业生态区。利用现有鱼塘、农田、养鹅场等,建成立体式休闲农业区,实现了清新田园风光、浓郁乡土气息和有机农作物种植的有机结合。

记者了解到,坑头村按照“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原则,修缮步青里等4条古街区、振堂陈公祠等7间祠堂和陈氏古侨宅。以统一色调、统一风格整饰市新路及沿线商铺、民居,突显岭南古建筑风范,增强主干道、主街区的美感与艺术性。

邻里文化节街坊乐开怀

荔湾12个社区开展“邻里文化节”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吴多通讯员何婧)12月13日,荔湾区逢源街华贵社区幸福二巷文昌幼儿园内,一场热闹喜气的邻里文化节正在举行。芋头糕、马蹄糕、南瓜糕、裹蒸粽、烧肉、红豆汤……华贵社区的街坊和义工们捧来一盆盆自制的拿手美食,与邻里共享。锣鼓喧天,舞狮送“福”,百多位街坊齐聚一堂,其乐融融。“难得能够聚在一起聊聊,这么冷的天气里却感觉到特别暖心。”一位老街坊说。

自发搭建邻里交流平台

12月以来,这样的邻里文化节,陆续在逢源街的泰兴社区、何家祠社区、耀华社区、厚福社区、马基涌社区等12个社区开展,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据了解,每年冬至前后,以“大食会”为主要形式的邻里文化节都会在逢源街各社区举行,社区居民自发组织、出钱出力,用一桌美食拉近街坊距离、化解邻里矛盾、增进社区和谐。

12月13日上午11时,在幸福二巷的文昌幼儿园操场,摆满了锅碗瓢盆,十几位街坊和义工将自制的美食加热摆好,忙得热火朝天。谢姨是华贵社区的热心义工,为了准备这一次的社区邻里节,她和十几个姐妹忙碌了好几天。“我们都是退休的街坊,身体硬朗又有闲暇,就都在社区做义工,平时给老人送汤送饭、在社区清理小广告。今天还有位70多岁的大姐也来帮忙。”谢姨介绍,华贵社区像她这样退休后义务服务街坊的有30多人,最高龄的已年过八旬,“既然有余力、有能力,就要拿出来,帮到人最开心。”爽朗的谢姨笑着说。

义工提供助老敬老服务

“球哥,又来送饭啦?”“对啊,社区里车不够,我自己有车又有空,就来送送啦!”富力西社区义工队队长罗伟球看到街道的爱心晚餐送到社区的时间太晚,就自己提前到街道拿好爱心晚餐,把这些盒饭送到孤寡老人家中。

与罗伟球一样,今年67岁的刘凤娇居住在一栋“老人楼”里,作为“楼长”每天中午她都要爬到八楼给一位88岁的老婆婆送饭,再去五楼看看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另一位长者。她的脚步声在楼梯上上下下,街坊们也早已熟悉。刘凤娇退休后就一直在隆城社区参与长者义工服务,被街坊亲切地称为“娇姐”。

助老敬老服务是逢源街志愿服务的一大特色。每天,志愿者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装,背上统一的便携式保温包,按时把饭菜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据逢源街党工委书记周绮文介绍,像球哥、娇姐这样的义工还有很多。

百支义工队齐倡“垃圾不落地” 第四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