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文章:杜立特突袭催生中美特殊情谊 感动延续至今

日期:12-17
中美杜立特突袭者

原标题:港媒文章:杜立特突袭催生中美特殊情谊 感动延续至今

参考消息网12月17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16日发表题为《在杜立特突袭后:跨越几代人的、连接中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纽带》的文章称,中国人民为营救参与杜立特突袭行动的美国军人付出了巨大代价。这些军人的后代至今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感激之情。杜立特行动纪念馆的设立提醒两国人民,两国之间的特殊友谊是在残酷的战争中形成的,必须培养友好关系。

文章称,10月底,托马斯·马西亚终于见到了江西省广丰县的山区村庄。这个地名他耳熟能详,因为他父亲的二战故事总会提及这里。

1942年4月18日的雨夜,美军B-25轰炸机领航员詹姆斯·马西亚为摆脱困境,迫不得已在那里跳伞。就在数小时之前,美军的杜立特突袭行动轰炸了日本首都东京——这也是对日本本土的首次空袭,成为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转折点。当地村民冒着日本的轰炸炮火,救出了马西亚和14号机机组的其他4名成员。他们随后一路向西走,直到抵达重庆。

在10月底的3天行程中,现年71岁的托马斯来到了父亲当年着陆的地方。

他在接受记者的邮件采访时说:“在当地见到了曾保护和帮助过我父亲的人的后代,我感到非常欣慰。”

文章称,托马斯是美国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成员。多年来,他们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关系,尽管中美两国政府的官方关系时好时坏。而对这些家庭而言,父辈用鲜血和死亡形成的关系应继续得到培养。

文章指出,当年有16架B-25轰炸机的80名军人参与了杜立特突袭行动,其中75人降落在江西、安徽和浙江等地,有3人在行动中遇难,8人被日军俘虏。中国百姓和士兵营救了其余64名军人,用担架、卡车和火车等,在一个月内把他们从战区转移到安全地带。

文章称,多年来,一些突袭者的子女试图重温父亲当年获救的历程,这一行动不仅是为了纪念他们的父亲,也是为了将他们的感情延续到下一代。一路上,他们让许多中国人感到激动,这些中国人可能不知道自己籍籍无名的父辈是多么勇敢的营救者。

10月,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在浙江省衢州市开馆。一个由24名杜立特突袭者后人组成的代表团从美国赶来参加了开馆仪式。

文章称,中国为这次营救付出了巨大代价。日军为报复而至少在3个村庄进行了大屠杀,帮助杜立特突袭者的村民受到酷刑并被杀害。浙江和江西的机场遭到狂轰滥炸,日军在空袭行动一个月后发动了浙赣会战,最终在该地区造成了大量伤亡。

文章称,1949年之后,突袭者、他们的家人与中国之间的联系中断了几十年。在中美1979年正式建交之后,接触得以恢复。

在此后的几年里,数名袭击者及其家人来到中国,曾经参与营救行动的一些人也去了美国。

2015年,7号机组工程师兼枪炮手戴维·撒切尔的儿子杰夫·撒切尔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

7号飞机在浙江省南天岛附近海域坠毁,5名机组人员全部受伤,其中两人伤势严重。当地渔民发现了他们并把他们护送到相对安全的地带。

杰夫说,他的父亲告诉他:“当地人一穷二白,但还是把所有东西都给了我们。”

阅兵结束后,杰夫带着两个孩子前往浙江省宁波市,跟随着父亲70多年前的路线一路走下来。他说:“我对中国人民怀有巨大的感激之情。如果我父亲和其他机组人员没有获救,我认为他们会落到日军手上。”

被日军俘虏的飞行员中有3人被处决,另有5人被判刑,其中一人死在狱中,其余4人最终在1945年获救。

文章称,此行促使突袭者子女与当地历史学家产生了建立一家纪念馆并在当地一所学校设立奖学金的想法。两个项目都获得了批准。

历史学家们表示,杜立特行动纪念馆提醒两国人民,两国之间的特殊友谊是在残酷的战争中形成的,必须培养友好关系。

来自衢州的历史学家郑卫国(音)说:“美国朋友感谢帮助他们的中国人,我们也希望保持这种友谊。我们应该记住战争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而是让后代继续保持友好关系。”

“花总”称遭死亡威胁 北京警方:已立案 正调查 每一个圣诞集市就是一段历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