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改变命运的屏幕”是良药是鸡汤 还是神话?

日期:12-14
网校良药鸡汤

原标题:“一块改变命运的屏幕”是良药,是鸡汤,还是神话?

这几天,中国青年报一篇题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刷屏。

这篇文章对直播教学进行了特稿式的报道。

报道的主角一个是全国知名的重点高中成都七中,30多人被伯克利等国外名校录取,70多人考进清华北大,一本上线率九成以上。而另一个主角是贫困地区248所高中,师生是“挑剩的”,曾有学校毕业生考上一本的仅个位数。

两条平行线,在互联网时代的“网校”中相连相交:16年来,贫困地区高中里7.2万名学生通过网校的屏幕,跟随成都七中的优秀教师走完了高中三年全程。其中88人考上了清北,大多数成功考取了本科。

贫困地区的孩子从一开始完全跟不上屏幕另一端“名师”的节奏,把成都七中的学生都叫做“天才”,到被激发出潜力要靠老师赶回宿舍才会停止学习,高三的时候已经有学生自信地说不比“七中的天才”差……

网友们不仅被网校远端的贫困地区学子感动,更引发了关于教育的广泛讨论。

大家的看法并不一致,有人说是一剂治病的良药,有人说是一碗暖心的鸡汤,也有人说这是市场虚构出来的神话——

“良药派”

很多人认为,教育资源通过卫星通过网线,向更加充分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这无疑是科技带来的独特现象,而且对过渡阶段实现教育公平,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存量不好动的时候,理应想法做好增量。毕竟,农村的孩子等不起。”

“互联网+教育”“社会办学”,这些都让贫穷不再是限制想象力的要素,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改变个人命运,改变群体的生活,对社会产生各方面的影响,甚至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

网易的老总丁磊就是持这种观点的人之一,网上流传他的一个朋友圈,他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丁磊表示要拿出一个亿让更多网校落地。

“鸡汤派”

也有不少人觉得,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大热,不过满足了大家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心理,而网校的实际作用,可能并不像网站中所写的那么神奇。

梨视频发布了一段后续的采访,一位贫困地区走出的北大学生说:也许对自己的命运没有多大改变、高考也没增加多少分,但成都七中优越的师资配置、教学条件、自律又资质卓越的同学,让自己从中学到很多,知道了优秀高中的标准,更多的是打开了自己的视野。

打开视野,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灵,也能对一个人的命运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显然并没有提高教育质量来得更加直接。

“神话派”

也有人发文质疑“改变命运的屏幕”。这些质疑大概在三个方面:

第一,网校的费用。网校的收费为一个班级3到7万元一年,平均到每个贫困地区的孩子身上,高中的学费甚至超过了大学,实际上难能有寒门学子改变命运。一个学校只有一两个高价“直播班”,并且能进“直播班”本身就是“尖子生”,这不过是另一种教育资源不均。

有回应提出,一些贫困地区加大对教育财政投入,“直播班”的费用实际是由政府财政买单,高昂学费并没有落在学生身上。

第二,文章中的升学率。有人提出,贫困地区考入名牌大学的人数提升可能来自于目前招生的倾斜政策。并且“16年来,贫困地区高中里7.2万名学生大多数考入本科”的描述如果仔细计算,等同于目前的升学率,并无太大差别。

有网友说,能不能考上好大学最终决定于学生的素质,享受再好的教育资源,如果没有学习好进之心,一样考不上大学。

第三,文章是“网校”的软文。有财经自媒体号扒出了网校主要运营者——东方闻道背后的资本问题,工商部门对它的股东公司有风险提示,网校的主要负责人被曝涉嫌挪用国家扶贫专项基金。

有媒体指出,讨论网校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客观意义,即便运营公司存在问题,但也不能作为直接全盘否认网校的直接理由。

原中芭团长李承祥追思会12月17日在京举行 厦门市委原书记裴金佳履新国台办副主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