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检察机关协力全方位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
新华社上海12月14日电(记者黄安琪)记者14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今年7月至11月,长江经济带11省市检察机关共批捕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2300人、起诉9514人,同比分别上升63.5%和26.7%。立案生态资源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5363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914件,分别占同期同类案件的49.7%和71.4%。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3日至14日在上海举行了首届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检察论坛。最高检副检察长邱学强在论坛上表示,各级检察机关加强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围绕司法办案实化服务措施,密切系统内外协作配合,齐心协力打出了一套检察“组合拳”,取得了明显成效。
当前,长江流域工业废水偷排、危险化学品泄漏、固体垃圾倾倒以及非法捕捞、采砂、占用沿江滩涂等违法犯罪问题较为突出。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检察机关全面发力,加大了办案力度。
贵州,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面临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仍较突出、生态环保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等特殊问题。对此,贵州检察机关在加大打击相关犯罪力度的同时,注重对受损生态进行“补植复绿”。针对在履行检察职责过程中发现的风力发电项目污染、传统民族村寨环境污染等情况,向党委政府提出对策建议,促成调研成果转化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决策。
开展生态司法修复以来,贵州全省检察机关累计发出并落实“补植复绿”等检察建议8000余份,督促补种树木复绿10万余亩,增殖放流895万余尾。
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苏省,长江流经南京等八市,沿江八市经济发达,同时生态资源保护形势严峻。江苏检察机关迅速办理最高检、公安部等督办刑事案件14件,目前已经侦查终结12件,审查起诉5件。
检察机关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办理环境资源领域案件的同时,检察机关还注重保护长江经济带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紧密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惩治黑恶势力犯罪。与此同时,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持续聚焦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上海是长江经济带门户城市,当地检察机关加强城市生态资源保护,聚焦违法填埋垃圾、黑臭水体、危废倾倒等突出问题,督促有关单位挽回、复垦被非法改变用途和占用的耕地、林地325.6亩,清除违法堆放的各类生活垃圾7500吨。崇明区检察院首创生态检察官派驻河长办制度,积极服务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四川检察机关自7月以来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76件。督促修复林地、耕地、湿地、草原1905亩,消除污染隐患及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地面积1800亩,促成关停和整治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养殖场50家,一批生态环境领域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和治理。
通过办理一批有影响的公益诉讼案件,检察机关有效推动了危害长江生态环境“老大难”问题的解决。
“检察机关要深刻认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邱学强表示,检察机关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履行好第一责任的同时,将加大惩治犯罪力度,形成有力震慑,保护好“一江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