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农民身故后捐献角膜与遗体 生前留言“我想回报社会”

日期:12-13
新疆角膜王志先

原标题:69岁农民身故后捐献角膜与遗体 生前留言“我想回报社会”

都市消费晨报讯(文/记者张冬梅图/自治区红十字眼组织库提供)12月9日,吐鲁番市鄯善县贺雪珍在走完她69年的人生之路后,按遗愿捐献出了自己的角膜,实现了生前“留下眼角膜,能让别人看清东西,我也就回报了社会”的心愿(如图示)。

“我和老伴一辈子种地,没有做过什么大的贡献,一直享受着党的好政策,希望能有机会好好回报社会。”12月11日,贺雪珍的老伴王志先这样说。

当天,贺雪珍的遗体也捐献给了新疆医科大学,将用于医学研究。

多年前有了朴实的愿望

贺雪珍和王志先是鄯善县连木沁镇库木买里村5组的村民。以捐献角膜和遗体的方式做公益,是贺雪珍生前和王志先一起看电视了解的信息。

“大概是五六年前了,我俩一直想着人老了,希望能有机会为社会做贡献,看到了电视上的新闻,老伴说‘我也要捐’。”72岁的王志先说。

自从有了这个想法,贺雪珍先是跟在外地工作的两个女儿说出了这个想法。刚开始商量的时候,两个女儿都不同意,贺雪珍很坚决,王志先提出自己也有同样的想法,和老伴一起做女儿的工作。

“起初,我们是接受不了的,别人都说我性格温和,但为了这个事我和我妈都发过火,后面静下心来想想,父母比我们更开明,更懂得感恩。”贺雪珍的女儿王超楠说,“这是父母的心愿,我们尊重他们的决定。”

“孩子们同意后,我和老伴也很高兴,将来我们就能留下眼角膜,给别人带来光明,让生命再延续了。”王志先说,在2016年,他们联系到了鄯善县红十字会。2017年6月,老两口填写了《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并将两份《申请登记表》分别快递到了居住在宁夏和安徽的两个女儿手中,并签了字。

半个月前,贺雪珍因重病入院治疗。“我妈在病重住院期间,专门叮嘱我们说,一定要按照她的遗愿来安排后事。”王超楠说。

觉得时日不多的贺雪珍在病床上,要求丈夫及时联系了鄯善县红十字会会长邢民艳,再次表达了捐献意愿。

在邢民艳的印象中,贺雪珍说话干脆利落,王志先和蔼可亲。而在邻居杨勇的心目中,两位老人的举动,让自己由曾经的尊重转变为现在的崇拜。

“我们当邻居已经有40多年了,从我记事起,二老给我的印象就是特别好相处,有副热心肠,不管谁家有事情找他们帮忙,他们从来没有拒绝过。”47岁的杨勇说,贺雪珍遗体告别当天,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自发去送别。

受贺雪珍和王志先的影响,杨勇和妻子也已经决定要成为眼角膜捐献志愿者。“老人都能抛开一切,我们为啥不行呢。”杨勇说。

生命尽头心愿终完成

12月9日下午,当自治区红十字会眼组织库的工作人员接到了老人在鄯善县人民医院去世的消息后,当即安排医生及工作人员,抵达鄯善县人民医院。

当天22点30分,自治区红十字会眼组织库的医生们在医院重症监护室,经过30分钟的手术,医务人员成功获取了贺雪珍的一双角膜,这双角膜材料可以供两名角膜病患者成功复明。

自治区红十字会眼组织库相关负责人王强说,当晚,王志先在悲痛之余也很感慨。他对在场的医务人员说,自己和老伴决定捐献角膜和遗体后,就很关注国内遗体器官捐献的报道,也了解到目前很多人在病痛中苦苦地等待合适配型的捐献器官准备手术,而很多医学院用于教学和实验中的遗体数量也非常不足。将来自己的角膜能够帮助别人实现光明,遗体能够用在更加需要的地方,觉得这一生还是很有意义的。

“我是一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应该带头参加公益事业,希望我的行动,能够带动更多人加入到志愿者捐献的行列中,来帮助更多的人。”王志先说。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角膜病在发展中国家已占致盲性眼病的第二位,发病率仅次于白内障,而感染性角膜病是致盲的首要原因,也是眼球摘除的第一大致病因素。

记者从新疆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获悉,新疆也有众多角膜疾病患者迫切需要角膜移植或眼组织移植,自治区红十字会从2007年开展眼角膜捐献登记工作,目前已经有1000多名志愿者填写了无偿捐献眼角膜志愿书,愿意在身故后实现角膜捐献帮助他人恢复光明。自2012年至今,新疆共实行100多台角膜移植手术。今年,自治区红十字会成立了眼组织库,有捐献角膜意向的市民,可拨打电话0991-2562708咨询。

雄安将率先大规模商用5G 率先布局IPv6 现场:已致7死46伤!土耳其一高速列车脱轨 救援仍在进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