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9,楼市能否走出套路
2019年中国楼市如何发展,12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8-2019)》给出了答案。报告预测,2019年中国楼市将延续今年9月以来的降温态势,指出当前中国楼市面临房地产市场存在结构性泡沫或将破裂或继续放大的双向风险、房地产金融存在杠杆率迅速高升且还在违规加杠杆的风险、宏观经济运行存在过度依赖房地产的风险等三方面风险。
在房地产市场同步“入冬”的时候,人们猜测政府会做点什么。自2008年起,中国楼市因调控已数度经历波峰波谷,这期间,调控“松一年紧一年”曾一度成为业界共识。但眼下的情况却有些反常,楼市调控在松紧之间的转换不再按以往套路操作,中国楼市调控正进入一个“越来越紧”的新阶段。
从社科院的报告也可以看出,2019年这样的“紧日子”依然会延续。报告认为,当前中国楼市存在住房发展的总量与结构均失衡、市场预期变化更加扑朔迷离、行政调控弊端逐渐凸显、制度改革推进依然缓慢等问题。长期过度使用行政措施,行政调控产生大量意料不到的问题,使得行政调控作用在下降。
以往政策调控时常反复,楼市过热后出台政策让市场冷却,需求暂时被抑制,等到成交量低迷的时候又出台政策刺激楼市,需求释放出来,成交量和价格就又上去了,周而复始,好像陷入了一个螺旋的怪圈。
既飘不得,也皮不得,楼市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直纠结。房价不能涨得厉害,又好像“跌不起”。房价一涨投资买房就热了,会促进一些城市去库存、活跃房地产市场,但泡沫吹大的风险则意味着家庭财富面临缩水,银行要承担大量的负债和坏债;房价一跌,尤其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地方政府的经济盘面都会紧张起来。因此保障经济稳定增长和保障财富安全之间始终要有一个艰难的平衡。
努力让这样的平衡不再艰难,决策层对房地产调控的思路也会跟过去不同,将会更着重于中长期的市场培育和建设。自2017年开始的这场房地产长效调控正在演变为中国楼市的新常态。不是依赖限购令等行政手段来遏制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作为涉及经济改革的系统方案,长效调控机制的出台必须迎难而上。
在长效机制的左右下,房地产业的降温也正向土地市场传导。2018年,包括杭州、苏州、宁波等多地土地连续流拍。虽然还没有明文规定,但不断地摸索实践的长效机制,已经建立了楼市调控的新共识,即控制房价不是一个短期政策的问题,解决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不能靠调控轮回,而应该深入制度层面。不能再用以前“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调控轮回,这也意味着楼市正式走出“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