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促产业发展智慧农业为农民提供创业平台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禾沣(五峰)农业文旅生态园,看到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已进入尾声,预计月底完工,明年6月将正式投入运营。
据悉,禾沣(五峰)农业文旅生态园是2018年市重点项目、全市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一期占地200亩,同安区委区政府结合“双千亿”梳理乡村振兴产业链,将在五峰村建成一个集农业科技研发、高效农业生产、生态度假、果品采摘、科普教育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于一身的大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禾沣(五峰)农业文旅生态园总裁办郑学斌告诉记者,公司计划推行“禾沣公司+合作社+五峰村民”的合作模式,与合作社农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探索智慧农业、乡村旅游、观光采摘等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
“我们推行智慧农业,除了为合作社农户提供种子种苗、为需要改造设施的农户提供技术支持,还将安排经过公司专业培训的农户在休闲农业区或乡村旅游区从事具体服务工作,促进农民经营观念转变,为农民提供创业平台。”郑学斌说。
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是产业振兴。记者从同安区农林局获悉,禾沣(五峰)农业文旅生态园建设是该区全力推动产业项目实施、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一环。此外,该区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出台龙眼产业补助政策、出台畜禽退养后场地开发利用政策等方面持续发力,并加快产业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全力推进农村产业兴旺发展。
提升软实力创建有品质有风骨有灵魂的乡村文化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如何激活文化,发掘乡土文化的时代价值?今年,按照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同安区围绕文化民生和传承保护,着力在创建有品质、有风骨、有灵魂的乡村文化上下功夫。
雕刻着吴必达的朱红浮雕已经安装上墙,绘制着亲尝汤药等《二十四孝图》的文化墙也已做好,近日,大同东宅、汀溪隘头、竹坝管区等6个乡村的邻家公园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收尾中。预计元旦前,村民就可在自家门前休闲娱乐了。
其实,这只是该区加大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的一部分。今年该区还完成了48套灯光篮球场设施和4套健身路径安装投用工作,以及2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含图书馆联网分馆)及26个村(居)文化服务中心的提升建设。
与此同时,文化惠民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也接二连三送到了村民家门口。连续25场的“百姓大舞台周周演”活动共吸引3000人次普通老百姓参与演出,辐射观众上万人次;“一村一月一场”的农村公益电影共放映2718场次、观众12.73万人次;12场文艺演出、10场歌仔戏进一步提升了百姓艺术欣赏水平。还有珠光青瓷、锡雕等十余项传统手工艺项目也走进了5个行政村及31所学校,将同安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以鲜活的形式加以传承。
育振兴人才按需施教培养农村致富能手
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乡村强。孕育乡村振兴人才,同安一直在行动。一直以来,同安区结合被征地人员、退养渔民较多的实际,主动靠前,通过遴选培育机构、落实培育对象、分层分类培训三步走方式,送上切合农民实际的烹饪培训、办公应用培训、保育员资格培训等课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农村致富能手。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区逐步铺开,“配菜”式的培训已经无法满足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为此,同安区因地因时制宜,按需施教,根据“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订单模式,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等不同的培训形式,制定出台《同安区农村人才培训方案》,涵盖果蔬种植、水产养殖、花卉等农业产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家政培训、农民工技能等领域。
为更好地提供培训需求服务,在该方案中,同安区还将通过搭建农村人才培训平台积极打造由“政府配菜”变为“百姓点菜”的培训模式。该平台包括政策宣传、培训资源信息、订单接收、工作动态、相关链接等板块,用于满足培训对象对培训信息的掌握了解,并提供了网上在线下单等服务。该平台将于2019年3月底上线,届时,培训对象可根据自己的培训需求,在平台上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