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物理去哪儿了:一次期刊分区风波

日期:12-12
去哪儿期刊核物理

原标题:核物理去哪儿了:一次期刊分区风波

法治周末记者 王京仔

面对外界“分区不科学”“外行指导内行”等批评声,3天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文献中心发出官方说明解释二级学科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的“合与分”之争,然而,再度遭到多位专家的集体抗议。

这场学术界的争端源于该中心在11月9日发布的一篇文章名为“2018年中科院期刊大类分区方法说明”的文章,在“物理与天体物理学”大类划分二级学科时,“核物理”踪影全无,在物理学界引起轩然大波。

“这样的学科期刊分区的意义究竟何在?如何才能搭建起一个客观、科学的学科评价体系?”争议的背后,其牵涉到的科研评价体系更加值得思考。

期刊分区争议

“核物理被外行一夜‘取消’了?专家集体抗议。”中午12时,物理专业的在校生李梦(化名)顾不上吃午饭,正在论坛上就这篇文章和别人探讨得火热。

11月13日,中国物理学会核物理分会的多名专家通过“知识分子”公众号集体发声,怒怼文献中心期刊分区存在错误,偏差很大,“对成千上万科技工作者缺乏最起码的尊重”。

早从2004年开始,文献中心就通过发布《中科院期刊分区表》对期刊进行JCR分区,即按照影响因子(IF)高低,将不同大类学科的期刊划分为1至4等四个区(档次),而影响因子为衡量一本期刊整体上发文情况和被引用情况的一个参考。

在此次发布的期刊分区表中,“核物理”在“物理与天体物理学”这一大类中不再独立为二级学科,而是合并至粒子物理,致使核物理学科公认最好的几本期刊被划分到了3区和4区。

文献中心解释,从“物理与天体物理学”期刊基于引用关系形成的二级学科图谱来看,相较于其他二级学科而言,粒子物理期刊和核物理期刊存在较为密切的引用关系,在相同的阈值下,聚类时被归为同一学科。

而多名核物理学家则从专业角度指出,“长久以来,国际国内所有形式的学科分类中,核物理均是典型的二级学科”,甚至在我国的本科招生分类中还常常被列入一级学科。

“仅仅靠‘影响因子’就决定了核物理这样一个关系国家基础科学和战略发展的重要学科的命运,实在是极不严谨和简单粗暴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赵强研究员撰文直言,学科专业核心期刊的引用情况所统计出的数字在某些方面反映该学科的一些发展情况,但是肯定是不全面的。

期刊划分的诟病

事实上,不仅此次风波,“领域内的顶级期刊在中科院分区很低”长期遭到不少科研工作者诟病。

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两大期刊Turbomachinery和propulsion power就因IF评分低被划分为4区期刊。

中国物理学会核物理分会的专家表示,核物理研究涉及众多的核素,通常不同机构和团队各有侧重,相互引用范围也就比较有限,此外,核物理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基础和应用并重,与核能核安全和核技术应用密切关联,各国通常都需要相当程度的并行发展,以防受制于人,这也造成相互引用一定程度受限。

科研工作者郑东(化名)告诉记者,在诸如核物理、航空发动机等并非热门但极其重要的领域,用影响因子来简单划分学科及其期刊是不公平也不科学的。

即使在大热的计算机学科,仅通过影响因子作出的期刊评价标准也有专家表示在国内“无法采用”。中国人民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文继荣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计算机学科中,学术会议很重要,而文献中心所列的期刊列表中并未包含学术会议;而且将所有的工程学科放在一个类别,对计算机期刊覆盖率太低,会“唆使学者们将稿件发表在有限的几本‘上了区’的杂志上”,而忽略了国际同行广泛认同的会议以及影响因子较低、但同样具有声誉的杂志。

“中科院期刊划分确实为科研评价提供了一个参考,有了量化标准,有一定的公平性。”尽管如此,郑东也不赞同单一地用影响因子来作为期刊和学科的评价标准,JCR分区不同国家和机构都有进行,但中科院的分区和国际公认的JCR分区有着较大差异,应该更加科学化,与国际接轨。

就在今年4月,“为更好地与国际接轨,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科学术水平”,华南理工大学就决定在学科建设、职称评审、科技奖励、授予学位成果要求等方面统一采用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SCI期刊分区标准,不再使用中科院的SCI期刊分区标准。而科睿唯安分区作为国际通行的主流分区标准,其特点就在于期刊范围大、分区稳定性高、学科契合度强等。

不应单一评价学术价值

尽管并非所有单位和机构都必须采用文献中心的期刊区分标准,但由于中科院在国内的权威性,郑东告诉记者,不少高校和单位在招生、毕业、职称、人次引进等方面在评价论文时,仍采用中科院期刊分区表。

“考虑到这个分类采用了中科院的权威名义,不仅在期刊分类,而且在相关机构、学科、职称、人才、招生、项目等评审中影响很大,因而也对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影响很大。”在提出集体抗议时,专家就直接点明了期刊分区背后带来的科研评价影响。

在他们看来,影响因子既不能代表期刊专业程度,也不能代表发表论文的具体质量。

作为在校生,李梦对专家的担忧最为感同身受,“不是看具体的论文质量,而是看发表在什么档次的期刊上,若最好的期刊也只是三四区,那对今后工作和职称肯定会有影响,科研和工资待遇是很现实的问题,不得不考虑。”她认为,从长远来看,学这些学科的人会越来越少,从而影响学科前景。

针对期刊分区,中国物理学会核物理分会就表示,国际国内各学术领域长期以来早就形成了公认和权威的对期刊水平的认识,完全可以参照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的代表作评价方法,由各学科领域提出代表性高水平期刊名单,简单易行。

即使一定要另起炉灶,由“外行人员”依据统计数字“计算”学术水准,做期刊分区,也应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设立严格的审批程序,按要求公示审批过程和参与人员等。

险企2018补血画像 旅游场景 在线出行推动高端选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