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圆明园虎鎣归国 专家:若有文物回归圆明园意义更重大
新京报记者(倪伟)圆明园西汉青铜“虎鎣”今天(12月11日)正式入藏国家博物馆。今年4月,“虎鎣”以41万英镑价格在英国拍卖,后来境外买家将文物捐赠给中国国家文物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文化遗产法研究所所长王云霞认为,此次“虎鎣”归国,有明显的示范意义,对国外藏家甚至博物馆会产生一定的震动。
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则希望,未来有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到圆明园,这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和对流散文物的关注意义将更为重大。
圆明园西汉青铜“虎鎣”。图/国家博物馆
今年4月虎鎣在英国被拍卖
今天,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入藏仪式举行。据悉,国家博物馆将“虎鎣”妥善保管、做好展陈,并进行深入研究。
今年3月底,英国肯特郡坎特伯雷拍卖行发布一则拍卖信息,拍卖物被质疑为圆明园流失青铜文物“虎鎣”。 这一事件引发中国多番抗议,国家文物局就此事数次发表声明,要求停止拍卖行为,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国内主要文物艺术品拍卖平台等相继发声支持国家文物局。
4月11日,“虎鎣”仍在肯特郡坎特伯雷拍卖行以41万英镑(约合366万元)的价格被拍出,买家通过电话竞拍购得。其后,境外买家希望将文物无条件捐赠给国家文物局。
圆明园西汉青铜“虎鎣”。图/国家博物馆
国际公约对1970年前流散文物无强制追索效力
海外流散文物追索,一直面临国际公约溯及力问题。
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规定如果发生非法进出口文物的事件,要采取适当措施收回并归还此类文化财产。
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文化遗产法研究所所长王云霞表示,对于1970年前历史中的流失文物,后来通过的所有国际公约,都不能强制加以追索,不具备溯及力。
而拍卖流散文物的行为,虽然无法可追,却违背了国际公约精神。“国际公约反对文物的非法流通,对于历史上的流失文物,现在虽然不能强制追索,但如果还在坚持进行流通,那就是违背了公约的精神。”王云霞说。
此次“虎鎣”归国,有明显的示范意义。据王云霞介绍,当前欧洲法国、德国等很多国家都在讨论殖民地时期非法掠夺文物的返还问题,这一国际背景对很多流散文物藏家、持有人会产生压力。“我觉得这次文物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努力下回归中国,肯定会对一大批藏家甚至博物馆有一定的震动,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圆明园西汉青铜“虎鎣”。图/国家博物馆
专家:流散文物回归圆明园意义将更为重大
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认为,“虎鎣”归国并入藏国博意义重大,但如果能让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到圆明园,意义将更为重大。
“从来没有一件圆明园归国文物回到圆明园,在原址进行展示。如果流散文物能回来,将回到真正的‘家’,也会成为圆明园展示的一个核心展品。”刘阳说,希望未来圆明园归国流散文物能够回到圆明园,这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和对流散文物的关注会有更明显的影响。
新京报记者 倪伟
见习编辑 马瑾倩 校对 陆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