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藏医药事业发展 促进各民族生命健康的对话

日期:12-11
青海藏医药藏医

原标题:中藏医药事业发展 促进各民族生命健康的对话

“一坐入药味浓香的药浴缸里,人就会进入一种平和宁静的状态。不一会儿,毛孔彻底张开,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各组织器官的活动和循环,使滞留体内的病气、病毒通过毛孔排出体外,人顿时从里到外感到轻松……”

这是来自澳大利亚疗养团的成员沃洛在省藏医院接受药浴治疗时谈到的感受。沃洛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长期的病痛让他苦不堪言。听说中国的藏医药疗效神奇,他专门报了疗养团来到我省。做了一个疗程的药浴治疗后,沃洛的疼痛症状明显减轻,他通过随团翻译激动地说:“我很满意,藏医药浴太神奇了,在我的国家都没有治好的病,在这里治好了。”

藏医药浴法,藏语称“泷沐”,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风、空“五源”生命观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观及疾病观为指导,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汁液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传统知识和实践。藏医药浴在青藏高原有着悠久的历史,2008年,我国将省藏医院确定为国内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藏医药浴疗法”保护单位,省藏医院院长李先加确定为传承人。今年11月2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三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通过审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藏医药浴之所以被世界医学肯定,除了奇特的疗效外,还有其他医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即无毒副作用,顺应了当今世界所倡导的绿色疗法。

传统藏医药向现代华丽转身

一大早,省藏医院首席专家、国医大师尼玛的专家门诊前,看病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队。仅仅一个上午,他的门诊量就达到了30至40人。前来找他看病的患者来自全国藏区,甚至许多内地的汉族患者也都慕名而来。

不仅如此,在省藏医院南拉卡全国名老藏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桑杰全国名老藏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龙巴全国名老藏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万玛昂智全国名老藏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万玛太全国名老藏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记者看到的都是相同的场景。

藏医药学是藏族人民防病治病经验的高度总结,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也是健康青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和省上在政策上倾斜、经费上加大投入、工作上重点扶持,通过各种政策的力量凝聚,使全省民族医药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藏医药事业也得到空前发展。

记者在省藏医院了解到,省藏医院历经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集藏医药医疗、教学、科研、文化、药物研发、预防保健、国际交流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藏医医院。医院还下设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中藏医院、内蒙古鄂尔多斯蒙藏医院两家分院,是青海乃至全国藏医药的窗口单位。医院与全省6州6县共12家藏蒙医医院形成自上而下、以点带面、辐射藏区的民族医药医联体,使整体医疗服务体系更加适应服务各族群众的健康需求。

省藏医院在藏医医疗保健服务中使用100%藏药制剂,自采自制自用,价格低廉、疗效显著,列入医保药品目录312种,极大地缓解了农牧民看病贵的问题。在深化医改的进程中,建成具有藏医药特色、支持藏汉双语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实现了参保患者出院“一站式”“一单式”即时结算及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业务,门诊住院窗口全部实现医保支付、银联支付、微信支付;建成支持藏汉双语的青海藏医药联盟远程协诊平台,实现医联体医院间远程会诊、远程教学、远程查房等;建成青海省中藏医馆健康信息平台,为全省400多家基层中藏医馆提供中藏医特色的信息化服务;组建了独具特色的治未病专科,充分发挥藏医健康养生特色优势,采取非药物疗法、特色外治疗法、心理疗法等,开展特色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深入挖掘医院藏医药文化底蕴,包括院落景观及院内建筑处处彰显了藏文化特色,来院就诊患者不仅能接受到藏医药特色疗法的独特服务,而且能充分感受藏文化的熏陶。

“藏医药已经扎根于藏文化和藏族群众的生活中,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省藏医院副院长万玛拉旦表示,国际社会对藏医药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传统的藏医药正在向现代华丽转身,正在走向世界。

中医药让生命之树常青

进入冬季,天气转冷。进入省中医院微信公众号“在线挂号”界面,便可以点击“膏方预约”选择专家,预约膏方开诊。

我国民间有“冬令进补,过年打虎”的说法,服用膏方,是“治未病”的具体体现。省中医院副院长李军茹告诉记者,医院膏方门诊自今年11月19日开诊以来,已经开出500多剂膏方,而且是“一人一剂,对症调治”。

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体系,并以其系统的理论体系、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成为人类医学宝贵的财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依然有力地捍卫着人类的健康。

在综合医改中,我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主动适应和引领中医药发展新常态,着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益。省中医院牵头组建成立了由24家医疗机构组成的青海省中医医联体(包括全省14家中医院,1家综合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家中心卫生院),自成立以来,累计诊治门诊患者1600余人次,发放14000余元的医院自制制剂,开展新业务13项,带教查房75次,专题讲座34次,病例讨论30余次,经过积极争取,医院院内制剂已获准在医联体单位内使用。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青海建设的优势作用,省中医院共制定出75个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整理出具有专科特色的中医技术操作规程95项,在临床上积极应用。经过50多年的实践和发展,集几代名老中医及中医药人员心血,医院生产和逐步完善了丸、散、膏、丹、胶囊等十余种剂型,247种自制产品,年销售金额500万元,中药饮片年销售约2000万元,占药品收入的13%。

省中医院还积极探索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设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区,扩大针灸、按摩、康复等中医传统疗法的规模;扩大中药煎药室规模,同时引进全自动中药发药系统,使中医药走向现代化;加强治未病中心建设,开展体质辨识、健康养生、保健及中医特色治疗等健康产业,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方面的优势作用。

我省中藏医药事业迎来“高光时刻”

近年来,我省终把发展中藏医药事业作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制定出台了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和措施。 《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保护和发展民族医药,推广中(藏、蒙)医药适宜技术。”2017年,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公立中藏蒙医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意见》,极大地推动了全省中藏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省有公立中藏蒙医医院42所,占全省公立医院总数的39.3%;全省已建成和在建基层中藏医馆437个,项目覆盖率达到100%。省中医院和省藏医院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储备库,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全省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56%的乡镇卫生院、91.0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76.94%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藏医药服务。

我省培养了1000余名基层中藏医技术骨干,建设全国名老中藏医传承工作室21个,实施全国和省级名老中藏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继承人90人。在全省范围评选出“青海省名中藏蒙医”20名。由省藏医药研究院组建实施的省级重点实验室“青海省藏药新药开发实验室”被省科学技术厅评为优秀重点实验室。先后制定并实施了《藏医常见病诊疗规范及疗效标准》《藏医病历书写规范(2018版)》和《藏医护理规范(2018版)》等多个藏医药行业技术标准。抢救搜集藏医药古籍文献2000余种,整理出版1700余种藏医药古籍文献,编纂完成《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丛书》《藏医药大典》《四部医典曼唐详解》等重大藏医药文献整理出版工程,翻译出版藏医药经典文献20余部,传承整理6位名老藏医学术思想和医技医术,筛选推广100余项藏医特色诊疗技术或适宜技术

藏药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目前全省有藏药生产企业15家,拥有163个品种,210个藏药批准文号,青海藏药总产值占全国藏药总产值的44%。全省已建成唐古特大黄、羌活、秦艽、枸杞、甘草等多个规范化种植基地,中藏药材种植范围从最初的东部农业区已扩大到各市(州),种植和野生抚育面积近300万亩。全省藏药产业的原料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传统的医疗模式正逐渐向“防、治、养”模式转变,我省中藏医药事业迎来最好时光,这朵医学奇葩必将在人类自我保养和病痛作斗争的领域内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李欣)

2019年韩国钢铁增速或将放缓 点击今年海口现代农业亮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