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改变齐发力

日期:12-11
李良俊林场护林

原标题:三个改变齐发力

云阳县有一个横跨6个乡镇的国有林场,名叫四十八槽,森林面积达3.5万亩。李良俊用31年时间守护着这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书写出国有林场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从21岁到53岁,李良俊完成了从不起眼护林员到管理者的成长,从1987年到2018年,林场更完成了绿色发展之变。

“立志躬行,锐意改革”是李良俊最贴切的写照,也是云阳林业最生动的注脚。

基础之变

让护林成为令人自豪的职业

1987年,22岁的李良俊来到云阳县四十八槽林场当护林员,这一当就是8年。回忆起当护林员那段时光,李良俊至今仍记忆深刻:“住的是土墙房,喝水都靠肩挑,巡山只能用走。”

走上领导岗位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变这一现状。

2009年以来,李良俊带领林场一班人积极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多方筹资,大力开展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场3个管护站办公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办公、住宿、仓库一应俱全。

同时,每个管护站新建了饮水池架起了管道,让护林人吃上了纯净自来水;累计新修林区道路9公里,与周边乡镇公路连成一片,为巡林出行和护林防火工作提供了便利。并开通网络、电视等娱乐功能,基层护林人待在这里和城区生活没有太大不同,优质的自然环境甚至更胜一筹。

“护林人也在成为让人向往的职业。”如今在四十八槽林场里,每逢职工社会招聘,大学学历成了标配。

发展之变

变输血为造血

从砍树人到栽树人和护林人,这是李良俊三十余载的角色转变。然而过去“一木支撑”的单一林场经济,却让四十八槽林场在很长时间里陷入了发展困境,甚至一度极大地影响着林场职工的收入。

1998年—2008年,林场资金采取财政差额补助的方式,其中财政资金补助40%,林场需自行解决60%。一年下来的资金缺口在20万元以上。怎么从获得输血到实现自身造血的转变摆在了李良俊的面前。

为此,自2009起,李良俊带领着林场职工开启了改革之变。按照“以林为本、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李良俊逐步理顺经营管理体制,挖掘出生态服务潜力,不断推进林场在生态建设、融入城市发展、保障生态安全方面获得绿色收益。并在2017年,林场纳入财政全额拨款之后,李良俊又以单位定性、职能转变、资金支持为改革关键点,探索林场可持续发展新路。

如今通过改革,该林场发展目标已由“解决职工基本保障”向“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提供生态产品,建设生态屏障”转变,林场也由发展“砍树经济”向“种树经济”方向转变。林场森林蓄积量从2012年的32.9万立方米提高到目前的34.4万立方米。

育林之变

让可持续发展张弛有度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对国有林场转型发展来说同样适用。“科研型林场”是全新概念,如何提高林场整体科研能力,以“技”取胜?

李良俊靠坚持。2006年中国林科院准备在云阳实施《三峡库区防护林健康经营技术与试验示范项目》科研任务。李良俊在得知这一消息的第一时间,找到县林业局主动承担项目。和三峡库区大多数林场一样,柏树的种植是其主要树种,该树种在熔岩石漠化治理、荒山绿化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但这种纯树品种的种植常常导致柏树没有抗病虫害的能力,李良俊也曾一度为此苦恼不已。而这一次科研实验就是一次机会。

因此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李良俊主动协助科研。在实验中,中国林科院在林场进行了衰弱林分样地改造,将样地的柏树砍掉一部分,种上刺槐、刺桐等品种的林木,并将测温度湿度的仪器埋置地下,李良俊则需要每个月前往林区将地下的仪器挖掘出来,采集上面的数据。整个项目进行了4年时间,尽管工作艰苦,但李良俊毫无怨言。

同时,在林场育林发展中,李良俊还坚持以可持续经营理论为指导,通过科学培育、合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并建立了封山育林自然恢复、宜林地荒山造林人工恢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修复、抚育间伐人工干扰、低质低效林改造重等多种经营管理模式,培育森林2.5万亩。

龙博 王琳琳

图片由市林业局提供

我市集中实施近百项大数据智能化重点项目 “像他那样用心去做,扶贫工作一定会有成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