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军情 | 美军靠F-22“分身术”威慑中国空军?
在近年中国和俄罗斯第四代战斗机迅猛发展的情况下,美国空军除积极推动F-35战机量产以保持技术优势上,在作战计划和部署层面也要做出一些改变,以适应新的空中作战环境。
近期,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查尔斯·布朗即向媒体透露,部署在太平洋战区的美国航空兵部队正在“改写”新的作战计划,试图增加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灵活部署能力,并适应复杂的电磁作战环境。而新计划的核心,则是美国空军正在研究的“小快战法”。
▲F-35B战机(视觉中国)
据美国“防务一号”网站发布的文章称,自今年夏季开始,美国太平洋空军就在研究以小规模、快速机动的空中作战分队来增加对手的负担,并在更复杂的作战环境中发挥战斗力的新战法。而这一战法首先将在装备F-22隐身战斗机的部队中进行推广。
文章称,根据新战法的要求,美空军尝试改变以40架规模的联队建制或20架规模的中队建制遂行作战部署的方式,代之以4架F-22战斗机和1架携带有支援保障装备的C-17大型运输机构成的小规模机群,实施更灵活的作战部署。美军认为,这种小规模机队可在24小时内从美国本土部署到太平洋战区的任何机场,还能减少各个前沿基地的作战保障负担。依靠这种战法,美空军预期能增加对中国空军的威慑能力。
这一名为“快速猛禽”的战法由列装F-22战斗机的美国空军第3战斗机联队首次提出,并在得到时任美空军参谋长马克·韦尔什的首肯后开始付诸实践。目前,已经有6个担负前沿作战任务的F-22中队尝试过这种“分身术”式的部署方式。在2016年4月,常驻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第95战斗机中队即在北约演习中向东欧地区派出2架F-22战斗机,以试验在紧急情况下对俄军实施快速威慑部署的能力;在2017年3月,美空军则试验了用1架C-17运输机携行保障装备支援2架F-22战斗机进行远距离部署的战法,并顺利地在位于澳大利亚的空军基地完成试验。而在F-22战斗机参与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轮战中,各个列装F-22的战斗机中队也以小规模远程部署的方式赴卡塔尔等地执行作战任务,在战区进行了高强度出动、空中掩护和拦截伴飞俄战机等多种行动,验证了“小快战法”的可操作性。
▲美空军F-22隐身战机(视觉中国)
在战法逐渐成熟的情况下,美国空军开始寻求将其在更多的部队和战区推广。美空军高级将领表示,空军正在讨论在装备其他机型的部队实施新战法的可能性。目前,装备F-16战斗机、KC-46加油机和HH-60救援直升机的部队都在考虑试行新战法。美空军也在根据太平洋战区的特定作战条件,改建或构筑适合小分队快速部署模式的新型空军基地。太平洋空军已在位于南太平洋海域的天宁岛重建起一个陈旧的简易机场,为其配属相应的设施,以满足部署在澳大利亚达尔文空军基地的B-52轰炸机的小规模机群在该地前沿部署的需求。
美国空军认为,在太平洋战区的作战环境中,“小快战法”不仅可以提高战机的部署效率和灵活性,也能在相当程度提高部队的生存能力。由于近年来中国和俄罗斯的空中打击力量和远程火力投送能力持续发展,原本被美空军视为“避风港”的位于第二岛链的基地已经不再安全。通过将战机分散部署、灵活转移的作战模式,战机很难在对前沿基地的突袭中出现一次性的大量损失。同时,由于小规模机群对机场等地面固定保障设施的需求不高,可容纳其部署的机场也较多,对于提高地面基地在战时的生存能力也有较大助益。
▲资料图片:美军F-22隐形战机接受空中加油。(视觉中国)
事实上,“小快战法”并非美空军的“独门秘籍”,而是数年前美军各军种普遍开始研究的“分布式杀伤”概念在战机部队的实践。那么,既然这种战法有着诸多利好,为何仅仅在数年前才在美军中开始研究呢?其原因在于,这种战法对于作战人员的素质和指挥控制体系的容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分布式杀伤”概念要求减少指挥层级和部队规模,依靠数量更多的小规模作战集群实施快速作战。这一战法构想的实现,是以一线基层指挥官乃至全体作战人员都具有战役性的作战视野和决策判断能力为前提的。如在空军的“小快战法”构想中,指挥4机编队的不只需要有战术协同意识,还需要拥有此前中队指挥官甚至联队指挥官才有的指挥能力和观念,才能在新战法框架下成功完成任务。对于“老鸟”众多、经验丰富的F-22中队来说,这种能力尚需要经过数年的磨炼才能形成,对于其他部队来说则可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此外,新战法对于美军的指挥控制能力也提出了新挑战。美空军目前的远距离作战部署,高度依赖通信卫星和少量具有高度指挥系统冗余作战指挥中心。一旦这些系统在战时受到打击或受到干扰,大量前沿部署的作战分队便可能成为“无头苍蝇”。在传统的指挥控制结构遭遇风险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前沿部队的主动性实施独立作战,又如何搭建战场生存力更强的指挥体系,都为美军提出了新的课题。
责任编辑:余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