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
整洁的道路,成排的树木……作为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山西省第一批绿色村庄,加强环境保护,让村民们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是祁县西六支乡河湾村一直以来倾心描绘的美好图景。
“我们河湾村两委,通过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探索出一套符合村情民意的‘五化’做法,即:硬化、亮化、绿化、田园标准化、美化”党支部书记罗剑魁介绍。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我省将重点打造500个绿色生态村庄。
诗意田园生活美
笔直的柏油路、整洁漂亮的花园式二层小别墅、一字儿排开的太阳能路灯、扁鹊园、文化长廊……12月5日,走进平定县冠山镇鹊山村后,一幅新农村建设的画卷映入眼帘。
村委会主任李宝寿介绍,过去的鹊山村曾是一个地质灾害村,村中道路十分狭窄。天气晴好时尘土飞扬,下雨时又泥泞难行,雨水常将村中垃圾冲得到处都是,不仅破坏了村庄形象,村民日常生活也受到影响。因为周边村庄开挖煤炭,村里不少民房因此发生坍塌。如今,鹊山村的“美丽鹊山”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被确定为2018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今年,村里推进了“美丽鹊山”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鹊山。
“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村里各种设施挺齐全,俺们的生活跟城里人一样。现在的鹊山村环境整洁、交通便利、看病就医方便快捷”。正在健身广场锻炼身体的李桂英老人说。
去年,鹊山村在原有基础上自加压力,提出通过“三注重”建设美丽乡村。注重理念引领,提升村民素质。村里利用大喇叭、宣传栏等,加大宣传教育和责任落实力度,营造出人人参与环境整治的氛围。注重问题导向,补齐城乡环境整治短板。村里投资统一规划小别墅外墙高度、颜色等,并禁止村民私搭乱建,引领村民共同维护村容村貌。
更让村民感到有奔头的是,在去年9月召开的市2018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竞争立项评审会上,鹊山村“美丽鹊山”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获得最高分,这正是村里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
处处景致入画来
在有山西“南大门”之称的平陆县,有一个位于山间涧底的村庄——张家沟村,全村仅有350多口人,在2014年之前这里还是一个重点帮扶的贫困村,如今,通过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文化旅游,张家沟不仅戴上了“山西省美丽乡村”和“国家绿色村庄”等诸多光环,还依靠文化产业脱贫,让村里的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村子里硬化了的道路两边全是花草和树,新修的景观防洪渠、景观湖、竹林也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吸引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来自郑州的程女士,是一家三口自驾游。她说,特别喜欢大自然的风光,每到周末都会驱车到乡间呼吸一番清新的空气,看惯了城市里匆匆的脚步,到乡村就是体会那种全身心融入大自然的悠闲感觉。
除了吸引游客的自然风光之外,更多的是人文历史。张家沟村就是“为了61个阶级兄弟”故事的发源地。
“历史的这种积淀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传承,大家对这种精神感兴趣的时候就会来看,实际上就是用这种红色旅游的方式来推动当地致富,当地致富了之后那势必就脱贫了。”张家沟村第一书记景小川说。
现在张家沟村正在积极打造以“61个阶级兄弟的故事”为主线的红色旅游。围绕如何发展村子的文化旅游产业,村民们根据实际情况也都有着自己的打算。
“我想把自己空置的房子修缮一番,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加盖几间,做客栈和农家饭菜餐厅”。这是村民员卫东的想法。
今天的张家沟正在加快转型,而每一个村民也在为这种变化做着准备。
让“绿色”成发展的底色
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着力呈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田园风光、美丽画卷,是新时代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要求。
今年,是我省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村庄绿化是改善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我省以村庄道路绿化、环村绿化、街巷绿化、庭院绿化、校园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通过建设500个绿色生态村庄,提升乡村生态宜居水平。500个村庄绿化任务中,省级实施250个,安排省级建设资金1250万元,每村补助5万元,目前已切块下达到县。市县实施250个,按照省级安排工程数量1∶1配套承担完成。
据了解,重点乡村园林绿化在布局上坚持村庄绿化与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相结合,坚持优先布局区位重要、人口密集、风景名胜区周边村庄以及传统古村落、历史文化名村、有乡村旅游发展前景的村庄等。不同村庄按照因村制宜、适地适树、尊重乡风民俗、突出乡村特色的原则,制定相应的绿化模式,积极落实市县配套资金,不断拓宽社会参与途径,确保工程顺利开展。(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