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 贵州旅游商品提质升级
11月23日至25日,2018年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在贵阳举行,200余名贵州优秀能工巧匠、200余家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生产销售企业汇聚一堂,其所展出的50余件(套)旅游商品设计作品以及500余件贵州民族民间艺术精品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
贵州已连续10余年举办类似展会,以打造国际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为目标,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增加中高端旅游商品供给,使全省旅游消费质提量升。
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过夜游客人均花费1622元,外省入黔游客人均花费1193元。从消费构成来看,娱乐、购物等旅游消费比重占31.7%,其中工艺品、蜡染制品类商品最受游客喜爱,占比23.9%,茶叶及饮料类商品,占比22.6%,酒类商品占比19.4%,香烟类商品占比18.4%,药材、药品、保健品类商品占比15.7%。
作为旅游目的地“独一无二”的纪念品,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程度折射着一个地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进程。
贵阳市多彩贵州文化展示中心内,已有19年历史的贵州旅游商品设计、销售企业“黔艺宝”坐落于此,2000平方米的店内设有大师馆和银饰馆两个主题展馆,在售旅游商品1000余种,分为银饰、蜡染、罗甸玉、牙舟陶、紫袍玉带石等30多个类别,其开发的贵州特色旅游商品还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奖项30余项。
“当时成立的初衷是想把贵州民间的艺术品汇集在一起,成为展示贵州文化艺术的一个窗口。时间长了,对不同民族的图案、历史、色彩、文化都有一些了解,这给我们旅游商品的设计提供了灵感。”贵州黔艺宝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成勇介绍,“黔艺宝”是贵州第一家将服饰上的银器拆分、装框变成商品推向市场的企业,这种拆分创新解决了服饰银器很贵、很重的问题,同时带动了产业的发展。
到2020年,我省旅游商品还将力争实现两个目标:民族民间工艺品销售实现产值1000亿元,带动100万人就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贵州省支持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十三五”民族民间文化旅游商品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商品生产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认定办法》《旅游商品公共服务平台认定管理办法》等。
同时,不断完善的民族民间特色产品和旅游商品销售网络在全国范围内日见规模: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布局专销店、专销区,在旅游景区、景点、机场、高铁站、火车站等建设销售平台,在大中城市开设“销售一条街”。合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电商平台等新兴科技,利用贵州商务云、淘宝贵州馆、京东贵州馆等渠道,贵州旅游商品实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营销。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敖鸿表示,我省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已经走上了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正轨,一条完整的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链正逐步形成。下一步,将继续大力扶持和培育一批民族民间文化名品、名师、名企,推动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把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成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记者 王旗 曹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