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力倡导“自主教育”(庆祝改革开放40年基层行·学校篇)
本科毕业后,放弃去机关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上海崇明区城桥镇聚训村做一名“村官”——谈起自己的选择,秦秋炜说,这跟母校崇明中学有很大关系,“高中3年,学校没有只盯着分数,而是通过丰富的课程活动,让我们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学会团队合作、与外界沟通,以后进大学、走上社会不至于迷茫、迷失,能够自主选择。”
秦秋炜告诉记者,上高中时国家发布了“限塑令”,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到各大超市卖场调研了解崇明岛上塑料包装袋使用情况,活动经费也要想办法自筹,“看起来简单,但从设计方案到说服调查对象,都是很大的挑战和锻炼。”
秦秋炜参加的是学校持续开展25年的“崇明百里行”活动。上海崇明中学建于1915年,从一所普通乡村学校逐渐成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高中和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在原校长董耀棠看来,海岛农家子弟既有待人淳朴、做事认真等优点,也存在自主意识淡薄、学习相对被动和见识不广、缺少自信的短板。几番思考后,他大力倡导“自主教育”。
“崇明百里行”成了实施“自主教育”的抓手,从最初到家乡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逐渐演变成对家乡生态环境、生物分布、社会生活、人文景观等的深入考察,挖掘“生活与生命”价值的大型活动,数千学子参与其中,考察足迹遍布崇明三岛,获评教育部“优秀德育案例”。
在崇明中学,学生活动丰富多彩,都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充分体现“自主教育”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在生活管理上自理、在知识探究上自主、在品格修炼上自律、在理想追求上自强。
“隔周班会,选择社会热点话题,各班先讨论,再选拔表现出色的学生参加校级辩论。”说起在学校的锻炼成长,高二(1)班学生周峻涛侃侃而谈。目前,他和两个小伙伴正在做“崇明河道大型底栖动物调查”,选取17个河段调查采样、制作标本、收集数据、分类分析。
“育人不是育分。综合能力提升比竞赛获奖对学生们的发展有用得多。”崇明中学校长吴卫国说,学校积极探究自主发展的教育规律,请专家指导,转变教师的角色行为,让老师们逐渐从课堂的主体变成学生的伙伴、课堂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而学生们则走上讲台大胆表达,再科学求证。
如今,崇明中学每学期都会开设50多门拓展课程,自编出版校本教材,让学生根据兴趣“走班”上课。近几年,崇明大力建设世界级生态岛,每位崇明中学学生在校期间都要提出生态相关课题,在老师指导下开展探究性学习。崇明中学还设计了“一日值勤”制、学生自我评价制等各类自主管理制度,让学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管”,激发学生“学校的事情我尽心”的主人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