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民营企业银行要有信心

日期:12-06
经济发展传导民营企业

原标题:支持民营企业银行要有信心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平稳发展对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部分银行对民营企业“惜贷”,民营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产生这一问题原因非常复杂,破解这一难题也必须标本兼治,系统施策。当务之急是,商业银行和民营企业都要有信心。只有树立信心,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才能正常运转,民营企业和商业银行才能实现更好发展。

实事求是地说,银行“惜贷”是一种顺周期行为。在经济发展面临一定压力,特别是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的情况下,银行“惜贷”是可以理解的。单纯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惜贷”可能是一种理性行为,这是对存款人、股东负责任的行为。但是,个体理性并不意味着群体理性。如果银行业全部“惜贷”,整个实体经济获取融资的能力将迅速收缩。

前期,由于部分民营企业信用风险暴露,一些银行开始“惜贷”“压贷”,甚至“抽贷”。银行减少了新增贷款,从表面上看降低了这部分风险,但对存量贷款而言却适得其反。相对于增量贷款,商业银行的存量贷款规模更大,一旦存量贷款出现不良,银行无法“独善其身”。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银行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商业银行如果一味回避民营企业风险,既不利于经济稳定,也不利于银行自身发展。

信心比黄金还宝贵。信心不仅是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同时也是货币传导的重要条件。在当前信用货币制度下,基础货币在广义货币中只占很小一部分,广义货币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的贷款派生。央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必须经过商业银行才能进入实体经济。

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体系发挥了信用创造和货币派生作用。也就是说,央行向商业银行投放基础货币,商业银行通过贷款,一边在资产端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另一边在负债端派生广义货币。在经济前景预期不明朗,企业经营情况出现恶化时,商业银行的放款意愿将会减弱。商业银行如果减少放款,一方面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不足,另一方面,基础货币也无法通过商业银行体系顺利进入实体经济。

可以说,整个社会流动性背后是商业银行信用,商业银行信用的背后是市场信心。企业有信心,将会扩大投资;银行有信心,就会增加信用。企业有信心、银行有信心,全社会才会有信心,商业银行才能凭借自身信用创造功能,构成金融与经济良性循环的基础。如果没有信心,金融体系的货币传导出现问题,即便市场资金价格再低,流动性再充裕,也无法有效传导到企业手中,作为微观经济实体的广大民营企业,感受到的还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与国有企业不同,民营企业对金融服务需求有其自身特点,商业银行要为民营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从短期看,对于暂时遇到经营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企业,可通过借新还旧、展期、变更借款人、调整还款计划等方式,解决企业的临时性资金周转问题。从长期看,商业银行要针对民营企业的金融需求,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模式,精简审批流程,通过内部改革创新,降低服务民营企业的风险成本、资金成本、服务成本,构建起服务民营企业的长效机制。

高铁站房“靓牡丹”傲寒绽放 政策性出口信保帮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