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将棚户区改造和生态建设深度结合

日期:12-05
拆迁棚户区改造棚改

原标题:江苏徐州将棚户区改造和生态建设深度结合

长期以来,徐州全市遍布大小不一、密不透气的简陋棚户区。为彻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形象,徐州大力开展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并实施保障房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徐州市已实施棚户区改造超过1亿平方米,使52.6万户居民受益。同时,徐州市还把棚户区改造和生态建设深度结合,让城市变成大花园

徐州市作为江苏北大门,一直是苏北的工业重镇和形象代表,然而许多大小不一、密不透气的简陋棚户区却遍布全市,严重影响了居民生产生活和城市形象。

近年来,徐州坚持生态立市理念,根据城市建设规划和棚户区的实际情况,以尊重民意、量力而行为原则,大力开展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惠及群众最多的民生工程——保障房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徐州市已实施棚户区改造超过1亿平方米,使52.6万户居民受益。其中主城区改造3872万平方米,30万户居民出棚入楼,彻底解决了吃水难、如厕难、进出难等问题。

提升群众获得感

近日,徐州市孟家沟四新巷居民郭忠信的心情非常愉悦。他居住了30余年的破旧小区迎来拆迁。

原本有一套41平方米房的他,在选择补偿方案时,摆在面前的有住房安置和现金补偿两种。“我要了一套约80平方米的房子,去看过后,比较满意。”郭忠信说,他原有的房子按每平方米6100元的拆迁评估价,总价值24万元左右,如选择住房安置,可以每平方米6000多元的价格买下那套80多平方米的安置房。同期,周边新建住宅均价达每平方米8000元以上。“一共补了27.5万元差价,我能接受。”郭忠信说。

四新巷这个棚改项目位于徐州市鼓楼区,是一个有着40多年历史的老旧棚户区,涉及420户产权单位。从今年3月启动拆迁,目前签约进度已近尾声,其中八成多拆迁户选择了住房安置。

该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场总指挥王飞介绍:“以前拆迁户选择安置方案是4∶6,即四成选货币,六成选择安置房。”随着近年房价走高,这一比例也随之变化。“因为安置房的价格比市场价格明显偏低,百姓目前约90%选择安置房。”王飞说。

“怎么安置?按照被征收居民的意愿,就近、异地定销房安置,团购商品房安置或是货币化补偿安置。”徐州市城乡建设局副调研员王少鹏说,对这些安置方式仍无力承担的拆迁居民,政府还有“兜底”措施,即符合经适房条件的安排经适房,双特困户和符合廉租房条件的直接采取廉租房安置。经济困难、补不起差价的,还可以实行共有产权安置,10年内被征收居民可按房屋征收时的价格购买剩余产权。

随着房市回暖,徐州从今年开始逐步加大了安置房供给,根据2018年棚改和下一步安置需要,按照“梯次转移、因需布点”的原则,初步遴选27宗定销房地块,可建定销房源约700万平方米。

创新资金供应模式

城市棚改工作千头万绪,要想顺利推进,没有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予以保障是不可能的。

“我们已形成成熟的项目运作机制。”徐州市政府棚改办一位负责人介绍,该市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体平衡”的模式,采取统一规划、连片开发、综合配套、统筹安置的方式推进全市棚改工作。同时,建立了“上级补贴、银行信贷、政策减免、社会投资、土地运作”“五位一体”的资金筹集机制,为棚户区改造提供资金保障。

在棚改过程中,徐州市实行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运作模式,专门成立了国有投资公司,并授权其作为棚户区改造的投融资主体,负责棚户区改造融资。

近年来,徐州每年可取得100多亿元棚改项目专项贷款,加上企业债券、上级补助、本级财政补充等融资途径,筹得棚改资金。2017年至2018年,共投入棚改资金197亿多元。其中,争取上级补助资金7.58亿元;通过国开行贷款、发行私募债、企业债等方式累计取得融资授信约189.5亿元,融资到账90余亿元,为全市的棚户区改造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棚改项目实施完毕后,再通过出让地块的方式来偿还贷款,总体实现了棚改资金的平衡。”王少鹏说,徐州市还在土地运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按照“政府拆迁、统一规划、定向招商、净地出让”的推进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土地综合收益,并将收益全部用于棚户区改造,土地增值部分不是开发商占有,而是全部由被征迁居民享用。通过棚户区改造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尝试,拓展了资金筹集渠道,有效保证了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资金需求。

据统计,自棚改实施以来,徐州市多渠道筹集定销房926万平方米,剩余房源面积约169万平方米。

推进城市转型升级

徐州曾是一座“煤城”。10年前,第一批棚改改变了这里矿工们的生活。在徐州城西一个安置房小区——卧牛华美风景园内,记者来到居民李建庭的家。对于这位徐州矿务集团的退休工人来说,棚改不止改变了他的居住条件,还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过去住在煤堆里,现在住在花园里。”老李拿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记录了一家人曾经在低矮潮湿的矿区平房里居住的场景。如今,曾经的矿区摇身一变,成为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

棚户区改造不仅为居民开启了新生活的起点,也为城市打开了现代化发展的空间。

近几年,徐州东部、南部城区发展日新月异,西部却相对进展较慢。作为2015年泉山区棚改重点项目之一的卧牛片区棚改项目总占地3395亩,涉及6个社区的4145户居民,该项目的完成为规划泉润公园、卧牛山体绿化、中小学建设等重大城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卧牛片区棚改,掀开了徐州“西部大开发”的序幕。

从2008年至今,徐州还借棚改之力推进城市产业升级转型,把棚户区改造和生态建设深度结合,尽最大可能通过房屋拆迁“退绿”“退园”“退道路”。

徐州市苏堤南路与西安南路交汇口的一片破旧居住区,拆除后建成了绿地停车场;云龙山西坡的棚户区拆掉后,建成了“十里一色”杏花景区;马场湖居民区拆了中部,实现马场湖路西延,打通了中山北路与天齐南路间的这条重要通道……而10亩以下的拆迁项目,土地收储后一律不再出让,全部用于绿地等生态建设。

在棚户区改造腾出的土地上,建设了农贸市场、放心早餐、社区医疗机构、中小学和幼儿园、公交首末站、街头绿地等基础性项目,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生活;建设了音乐厅、艺术馆、规划馆、文化(健身)中心等功能性项目,显著提高了市民生活品质;改造后的户部山、回龙窝、潘安湖、吕梁湖、九里湖等历史文化片区及风景名胜区让城市融入了自然,让广大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徐州市政府棚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徐州城区国有工矿棚户区已全面改造完成。未来几年,棚户区改造重点支持城市危房、城市棚户区、城市建成区内的城中村改造。对规划区范围内、建成区外的城中村,结合城镇化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区分轻重缓急,稳步实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蒋 波 通讯员 樊海涛)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⑤: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体育晨报:曼城联赛7连胜后继续领跑积分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