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医学专家:中国乳腺癌治愈率比西方低,可能是基因在搞怪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右三)、马飞教授(右四)携治疗团队在病房查问病人康复情况。
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记者全晓书)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一款经典药物在东西方人群中的疗效不同,是造成中国乳腺癌治愈率低于西方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基因差异则是藏匿已久的“罪魁祸首”。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指出,东亚人群在一种肝脏酶上的基因突变,可能大大降低了乳腺癌治疗药物的转化效果。
徐兵河从事乳腺癌治疗研究超过30年。他介绍,在中国乳腺癌患者中,75%左右的患者肿瘤上存在雌激素受体表达,这些受体受到雌激素刺激后,会促进肿瘤生长,导致其转移、复发,所以这些患者在手术后应使用内分泌治疗药物。
“在全球范围内,他莫昔芬是一款针对这类肿瘤的经典药物,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被用于临床治疗,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徐兵河说。
他莫昔芬在东西方人群中的疗效不同,是造成中国乳腺癌治愈率低于西方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介绍,他莫昔芬是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可以阻断人体雌激素和肿瘤雌激素受体结合。“秘诀在于,他莫昔芬长得和雌激素很相似,肿瘤上的雌激素受体被假象迷惑,会和药物结合,而将真正的雌激素拒之门外。”
“理论上来讲,他莫昔芬就像一把假钥匙,用它堵住肿瘤上的‘锁孔’,真钥匙就插不进去,肿瘤大门也就打不开了。”徐兵河说。
在实践中,乳腺癌患者需要在术后服用他莫昔芬5到10年。数据显示,正是由于他莫昔芬的临床应用,乳腺癌复发率减少了一半,死亡率减少了三分之一。同时,他莫昔芬又很经济实惠,每天费用不到一元钱。这两大优势使其成为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国内及国际各大指南中的标准药物。
“可是,我们在用药过程中总感觉中国患者的效果不如西方患者。”徐兵河说,中国乳腺癌患者的整体生存率虽然比过去提高了很多,但和美国相比,仍然要低7至10个百分点。
徐兵河教授
其中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他莫昔芬并非一经服用就能产生疗效,必须经过肝脏CYP2D6酶的转化才能变成一把以假乱真的“钥匙”。CYP2D6基因在人群中有100多种突变,东亚人群主要发生在*10位点。
“是不是因为这种酶的突变,导致了药效变差?”这个困惑在日复一日的治疗中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出来,促使徐兵河团队对近千例接受过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通过对患者肿瘤样本进行基因检测,他们发现这些患者CYP2D6基因突变的情况与普通人基本一致,约有20%在*10位点发生纯合变异,即两条染色体都发生突变,这部分患者接受他莫昔芬治疗疗效比其他患者要差,复发率更高。
马飞教授
“这说明,这种基因突变比较明显地影响了CYP2D6酶对药物的转化效果,他莫昔芬不经转化,其活性只能达到预期的百分之一。换句话说,这些人吃100片药,才能达到1片药的疗效。”团队核心研究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说。
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作为他莫昔芬的替代药物,托瑞米芬和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疗效不受CYP2D6基因突变的影响。
“因为替代药物更贵,所以长期存在一种误解,认为使用替代药物的患者经济条件比较好,所以他们享受到的整体医疗条件会更好,从而导致癌症复发率较低。现在看来,可能都是基因在搞怪。”马飞说。
他指出,这项研究对于中国人,以及整个亚洲人群都非常重要。“CYP2D6在*10位点发生纯合变异的基因型,在亚洲人中达到五分之一,而在西方人中则十分罕见。我们不能指望欧美国家去做这个研究,他们不存在这种困惑。中国遇到的难题,只能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徐兵河团队的这项系列研究,先后两次发表于国际抗癌联盟官方期刊《国际癌症杂志》上,最近一篇被选为杂志封面文章。
接下来,徐兵河及马飞团队还将针对上述特定基因人群研究多种替代疗法的可行性,以期通过更严谨的临床研究对治疗指南进行科学的修改和补充,进一步提高中国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
(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