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区里的“无声”餐厅

日期:12-04
鲁露餐厅客人

原标题:艺术区里的“无声”餐厅

新京报讯 今年7月,80后鲁露在北京798艺术区创办了一家特别的餐厅——“原谅小串”。餐厅的特别之处在于服务员基本都是聋哑人,客人与店员间的交流都在一块块题字板间完成。

店员刘力杰(左)和张荣(右)做出“好吃”的手语。“原谅小串”现有7名聋哑员工,平时他们和客人用题字板交流,不过店内也设计了很多有意思的手语教程,供客人学习与店员交流。

创办这家餐厅前,店长鲁露是一名全职妈妈,她一直在参加公益活动,在孤残儿童中心做志愿者,为希望小学捐款等等。但她更想把公益带进普通的现实里,在说到创办餐厅的动机时,鲁露这样说:“我们希望帮助那些想要自食其力的残障朋友。”

鲁露在店内设计了很多手语教程,她希望客人可以以此与店员主动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帮助聋哑店员建立自信。现在餐厅还为店员开设了很多培训课程,比如让他们在抖音上教授手语课程,都是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店员何红在为中午开餐做准备。何红很希望“原谅小串”可以取得成功,这样他们就可以帮助更多和他们情况一样的人。

午餐时间,客人用题字板和店员沟通,点餐、加汤、结账都很顺畅。如有特别的需求,客人还可以用写字板和店员沟通。

刘力杰面带微笑地拿着题字板询问客人的需求。

刘力杰大学学的是装潢设计艺术专业,但这个工作需要频繁的沟通,他之前的面试也都打了水漂。他觉得“原谅小串”给聋哑人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平台。

张荣在来到“原谅小串”前做过理发师和缝纫工。做理发师时,她因为沟通不便只能放弃。

到店用餐时,客人可以用留言来换购小料,这也是鲁露为了店员所想出的点子。

鲁露发现有的店员会在留言墙前驻足很久,客人的留言显然对他们产生了作用。

有客人留言:如此“特殊”的餐馆,像是来到一个家庭,无需言语,就能感到你们的温暖。

工作间隙,店员用手语相互交流。老板鲁露介绍,未来他们规划在全国开设300家由听障人群来服务的餐厅,预计需要听障人士2000余人。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影报道

编辑 郑新洽 校对陆爱英

八里庄2018年度志愿者表彰大会举行 乐视系9002万财产被查封或冻结,乐视网:会积极应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