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军里:丹青水墨“与时代共奋进”

日期:12-04
郑军里丹青奋进

原标题:郑军里:丹青水墨“与时代共奋进”

新华社南宁12月4日电题:郑军里:丹青水墨“与时代共奋进”

新华社记者向志强

刚忙完80年校庆活动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相关展览演出,广西艺术学院院长郑军里又计划办一个自己的甘南采风作品展。“工作再多再忙,这支画笔不能丢。”

对于61岁的瑶族画家郑军里而言,坚持画画不仅是一种习惯,也源于经历数十年文艺环境发展变迁后的一份珍惜与感恩。

出生于自治区成立前一年的郑军里坦言,那是个文化艺术产品匮乏的年代。幸运的是,父母的艺术熏陶引导他走上了绘画的道路。做会计的父亲酷爱诗歌、书法,学音乐的母亲则收集了一些俄罗斯的明信片和油画。母亲的学生——一个绢纺厂的美工成了他最初的启蒙老师,使他认识了素描与造型,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正值青年的郑军里立志投身艺术事业,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又差点湮没了他的梦想。在插队务农的3年中,种菜插秧之余,他仍然不忘抄写诗词歌赋,给农民画素描像。虽然因此遭点名批判“有成名成家的思想”,他仍然坚持不懈地默默努力。

“改革开放给包括教育、文艺界在内的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都吹来了春风,我也成为受益者。”郑军里说。

1977年恢复高考,郑军里如愿考上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终于踏上了专业学习道路。他一方面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一方面坚持下乡写生,无数次跋山涉水、走村访寨,没日没夜地画画,留下了一万多幅速写和写生稿。

毕业不久,郑军里又被选送到北京的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前身)学习,有机会近距离向黄胄、叶浅予、蔡若虹等美术大家请教。开放的文艺环境、东西方交融的全新理念和风格给了他很大影响。

回到广西后,郑军里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学习多年的工笔画,改学“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写意画,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29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一炮而红”,绘画主题从虚无的历史人物转为现实的少数民族人物,再转为对造型和基本功要求更高的舞蹈人物……面对现代艺术快速发展、丰富多变的形势,郑军里以一个接一个的个人“十年规划”为目标,不断突破自我,在写意人物画领域独树一帜。

文艺环境的变迁改变了个体的命运,也带来了整个社会文艺的大发展。近年来,在黄格胜、郑军里等带领下,一大批广西优秀中青年画家聚集起来,形成了具有广西特色的“漓江画派”。成立漓江画派研究中心、漓江画派美术学院、创办《漓江画派》刊物……一系列扶持措施为新生代广西艺术家创造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漓江画派”在美术界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广西艺术学院的前身广西艺专7年间只培养了190人,现在却成了拥有6个一级学科、36个专业、1.5万在校学生的我国规模最大的艺术院校之一。

“文化兴则国运兴,似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说,却是非常具体、形象和真切的。”郑军里说,新时代新气象,作为文艺工作者,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环境,勇于奋进、不断创新,努力创作出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文艺作品。

多警种合成打击盗窃犯罪 前科人员再落法网 环卫工人收到防寒鞋和手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