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可转债回购案例出炉 腾邦国际七成募集款稳股价

日期:12-04
可转债腾邦国际回购

原标题:首家可转债回购案例出炉 腾邦国际七成募集款稳股价

本报记者杨坪深圳报道

11月30日晚公告,腾邦国际(300178.SZ)发布公告称,拟发行可转债募集不超过8.4亿元(含8.4亿元),其中5.9亿用于回购公司股份,占比超过七成,另外2.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12月3日,腾邦国际复牌后一字涨停,一改往日跌跌不休的态势,股价报收于10.67元。

“通过可转债募资用于股份回购,一方面可以促使上市公司股价回归合理的状态,另一方面,拓宽了上市公司回购资金来源的渠道,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事实上除了通过可转债扩展融资渠道外,《证券法》修订也指出回购股份可用于可转债行权,这对推动可转债市场发展有着积极意义。”12月3日,北京一家中型券商固收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回购缓解股价压力

即将发布的股份回购计划,宛如一支强心剂,让重组告吹、现金流持续恶化、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的腾邦国际稍有喘息。

在发布可转债发行预案之前,腾邦国际股价今年以来已经跌去了26.74%,尤其是在11月27日,腾邦国际宣布终止收购九州风行后,公司股价更是节节败退。

但与此同时,腾邦国际的质押风险却在逐渐暴露。

截至三季度末,腾邦国际已有3.49亿股被质押,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56.56%。其中,控股股东腾邦集团累计质押1.38亿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的77.88%。实际控制人钟百胜累计质押1426.89万股,占其持有股份数的100%。

公司现金流也不乐观。尽管近年来腾邦国际通过外延并购的方式,实现了业绩的稳定增长,但是公司现金流状况却在不断恶化。数据显示,2017年和2018年1-9月,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94亿元、-12.77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15年末、2016年末、2017年末和2018年9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6.20%、63.65%、58.68%和64.65%。

危机四伏之下,腾邦国际也开始尝试自救。

为了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10月15日公司发布停牌公告,拟引入深圳市福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福田投控”)作为重要战略股东,并探讨成为第一大股东的可能性。不久后,福田投控以公司现有资产为标的,向公司提供金额为人民币1亿元的流动性支持。

12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腾邦国际内部人士处获悉,“目前有关引入战投的计划尚在持续推进中,不过预计福田投控谋求控股权的可能性不大,引入的战略股东可能不止福田投控一家。”

11月10日,三部委(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意见》,指出上市公司可通过发行优先股、债券等多种方式,为回购本公司股份筹集资金,这无疑为腾邦国际再度融资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根据可转债发行预案显示,如果按照5.9亿元的上限进行回购,12月3日腾邦国际盘面显示最新股价为10.67元,总市值为65.78亿元,回购股数将达到公司总股本的8.96%。

上述内部人士也对记者介绍称:“目前公司正在与券商沟通定稿,晚一点会发具体的回购方案,回购金额预计不会有大的变动。”

可转债市场或再升温

今年9月份开始,证监会、沪深交易所不断为A股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松绑,上市公司回购热情高涨,数百家企业加入回购大军,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3日,A股市场股份回购金额已经突破368.08亿元。

但腾邦国际则是通过可转债为股份回购募资的“首吃螃蟹者”。

有不少业内人士对记者指出,随着腾邦国际的可转债发行计划落地,可转债发行市场将被不断催热。

上述固收行业分析师就对记者指出:“此前受股价持续低迷影响,可转债发行难度加大,通过启动回购,能稳定发行预期,有利于转债顺利发行。另外在转股阶段,回购库存股份可用于可转债行权,降低大股东股权被稀释的可能。”

由于可转债兼具股和债的特性,在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的同时,也能为股东带来更丰厚的利润回报,其用途不止在股份回购制度中被大幅拓宽,早前,监管层为推动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积极性,就曾试点定向可转债并购。

11月初,赛腾股份(603283.SH)已经发布了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预案。

Wind数据也显示,随着可转债功能的不断释放,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热情不断升温,截至12月3日晚,今年以来已经有65家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募资,发行规模突破899.50亿元,而2017年全年可转债募资规模仅为602.72亿元。

“不管是股份回购制度、还是定向可转债的推出,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一个方向——监管层正在推动上市公司使用转债这种股债结合的方式融资,近两年转债的供给也变得非常旺盛。”12月3日,上海一家中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对记者指出。

不过,同时该投行人士认为,目前可转债规模较以往有较大提升,但要超过定增规模还有一定难度。

“从上市公司融资角度来说,可转债的审批流程、后续转股等程序,需要花的心思非常多,如果上市公司不是特别需要钱,其实没有特别必要发转债。而且现在政策是否会一以贯之还不好说,前期可转债的大幅增长,主要因素还是由于定增受限,如果未来监管层放松定增限制,可转债的优势未必明显。”上述投行部人士说道。

坚持伙伴精神,加强各国宏观政策协调 专访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三次机遇窗口期的“神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