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日期:12-03
格力冰箱中国制造

原标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超过四分之一,相当于美国、德国、日本的总和。从产业体系看,我国制造业已经覆盖了国际标准行业中制造业大类所涉及的24个行业组、71个行业和137个子行业,成为全球制造业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

从价廉到物美——

品牌质量持续升级

1985年12月,青岛电冰箱总厂收到一封用户来信,投诉冰箱质量问题。在凭票购买的年代,有瑕疵的冰箱也是抢手货,厂里一些人并没有把投诉当回事。但时任厂长的张瑞敏突击检查了仓库,从400多台冰箱中查出了76台有缺陷的冰箱。

如何处理?有人提议,质量不好的冰箱可以当成内部福利低价卖给员工。张瑞敏却作出了惊人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将76台冰箱当众砸成废铁,而且是由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自己来砸。

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是800多元,相当于普通工人好几年的工资。“砸冰箱”很快成了热点新闻,进而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一次质量观念启蒙。

青岛电冰箱总厂正是当今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海尔集团的前身。1989年,国内冰箱市场首次出现供大于求,在冰箱厂家纷纷降价促销的情况下,海尔冰箱逆势提价12%,依然受到消费者的争抢。

“很多人并不认为不合格的产品就是废品,他们觉得那是二等品三等品,便宜点一样可以卖出去,必须把大家的质量观念彻底‘砸醒’。”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的张瑞敏这样回忆当年往事。

从追求数量到注重品质,中国制造紧紧抓住质量这条生命线,将“品质革命”进行到底。工信部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逐年上升,2017年达到93.7%,产品满意度明显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批国产品牌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锻炼成长。海尔家电、联想电脑、华为通信设备、小米手机、大疆无人机……近年来,中国品牌的竞争力、美誉度与日俱增。

从模仿到创新——

技术引领转型“中国智造”

2000年起长达7年的DVD专利费之争,是我国制造业发展历程中一道难以抹掉的伤痕。其时,持有DVD技术专利的外国公司组成联盟,向中国DVD播放器生产企业收取每台16至19美元的高额专利费。

“国内企业出口一台售价32美元的DVD播放器只能赚取1美元利润,所交的专利费却高达售价的60%。”知识产权专家刘延淮表示,大而不强、附加值低的中国制造业现状不时引发各界反思。

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制造业再一次进入腾飞期。有了DVD专利费之争的前车之鉴,中国制造力主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

今年8月,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展区内,16只形态各异的机械臂在架子鼓、电子琴、中国鼓等6种乐器面前,现场演奏《歌唱祖国》,吸引观众驻足欣赏。

这支“乐队”来自格力,“成员”均为格力研发的多用途工业机器人。其定位精度高达0.05mm,可广泛用于装配、焊接、搬运、上下料等领域,“秀”出了格力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优势。

近十年来,格力家用空调产销量一直领跑全球。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格力的前身珠海海利空调器厂的经营效益一度堪忧。

“电机要买、压缩机要买,没有几样不是买的。最后把部件组装成一个机器,打上牌子销售出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回首往事,感慨不已。

2001年,格力向日本企业购买技术,经多番努力仍遭拒绝,这让董明珠下决心自主研发出包括电机和压缩机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2010年,格力喊出了“掌握核心科技”的宣传语,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至今。“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格力的努力是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缩影。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创新投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为52.89亿元;2017年上升为1.75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占GDP比重达2.12%,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我国的船舶、机床、汽车、飞机等重型机械和高端产品逐渐在世界范围产生巨大影响。

从改革开放初期发挥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优势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到提升产品品质、优化产业结构,再到自主研发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制造正逐步摆脱“世界工厂”低附加值的符号,转型“中国智造”,加速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记者 姜永斌)

对葡中关系未来充满信心 人民日报:以负责任态度把握世界经济大方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