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黄岩老农叶兴友见证改革开放40年
富民政策的春风吹入心田。徐永辉摄于1978年12月26日
从1950年解放之初到今天,68年来,原浙江日报高级记者徐永辉把相机对准了一户户普通人家,记录下一个个历史的镜头。黄岩农户叶根土一家,是徐永辉跟拍时间最长的一户人家。至今,仍有不少读者对这些报道如数家珍。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徐永辉为本报带来了一组照片,想把这个越过越好的普通农户的故事,再次展现给读者。
2017年的中秋节,我到黄岩去看望叶根土的儿子叶兴法。可是他们家里铁将军守门。正要离开,我碰到叶兴法的弟媳、也就是弟弟叶兴友的老婆高冬青。她一见到我就很热情地叫:“叔公,今天晚上到我们家里来吃晚饭。”下午5时左右,我来到兴友家。屋里坐满了人,都是兴友夫妇俩请来的客人。我向旁边的农民问:“他们今天办什么事?”“不是喜事。”他说是“好事”。原来,1976年前后,兴友家里碰到了困难,是当地乡亲们伸出援助之手,因此今天他们夫妻俩人,不忘当年之恩,特地请大家来坐坐,吃一次“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小康饭”,谈谈改革开放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大变化。
我听他们说起改革开放的事,我就想到了我给叶兴友和高冬青两人拍第一张照片的事——
1978年12月25日早晨,我在黄岩县海门区采访,我再次从广播中听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的全文。我认为这是党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党在农村积极支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开放政策。为此我急忙赶到焦坑乡凉棚岭村,看望29岁的青年农民叶兴友,看看他们那里的农民对这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有啥动静?到了他家门口,他母亲说,兴友一早就到5公里外的临古乡找对象去了。于是,我就赶到了那里。在叶兴友对象的家里,我看到两位青年男女正边看报边说话。初次见面的姑娘高冬青看到我,有点难为情,脸上一阵绯红。兴友立即介绍说:“我们已经相识一年多了。”我饶有兴致地问兴友:“你们看什么报纸呢?”兴友高兴地说:“我们正在看党的富民政策啊(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有了这个政策,我们放心了,准备共建小家庭。”高冬青在一旁连连点头。我提议,他们到屋外,光线好,两人一起拿起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报纸,拍一张《同心照》,这是一张充满希望的照片,将此作为他们崭新生活的开始和历史的见证。
近40年过去了,像许多普通农民家庭一样,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叶兴友一家也靠着党的富民政策,靠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走上了小康生活。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在20世纪80年代建起来了,20世纪90年代又进行了翻建,最近又进行了装修。三层的水泥结构楼房中,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女儿出嫁后,一家三口,每年收入大约有十二万左右,如今吃不完,用不光,生活幸福,安居乐业,这样好的生活全靠共产党的领导好,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数亿农民走上了美好的生活之路。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