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税收风暴来袭!娱乐圈大洗牌来了!
影视圈补税消息再次袭来。有部分影视工作室陆续接到税务部门通知,补税工作正式实施,一时间引起各方关注。
在补缴8亿罚款之后,影视税收风暴的“起点”安全上岸。在其身后,影视工作者集体下水,叫苦不迭。其中,编剧、导演、明星等影视工作室的税收问题,处于这场风暴的风口。
11月28日,全国多地部分影视工作室陆续接到税务部门通知,“每百万收入补缴19万,追责到3年前”的舆论解读,一石激起千层浪。
11月29日上午,有部分影视工作室陆续接到税务部门通知,补税工作正式实施,共分为四个阶段:自查自纠、约谈补税、税务上门辅导、检查以及重点检查(税务抽查)。另有一份流传的会议内容显示,目前3天内已经有17位艺人被约谈。他们已经提前进入到了“第二阶段”。
同时,一份“横店工作室会议记录”在网上疯传,内容显示:这次事件分为四个阶段 ,自查自纠的艺人需在今年年底之前补缴相关费用,税务部门查出来的将于明年1月进行补查,查出来的要在明年3月底前交清费用;截止明年6月,还会有各种抽查;目前已经重点对一些大咖开始重点约谈。而且涉及娱乐圈的各个领域,包括导演、编剧、造型师等都在调查范围之内。
而且根据税务总局的规定,如果在自查自纠之后还存在偷税漏税行为,可能面临高额罚款,严重的也许会招致刑事处罚。可见这次国家相关部门对此次事件的重视程度。
不过相关部门对此次事件也做出了回应,并表示网上传出的补税公式没有法律依据。比如这次总收入100万元,按照公式其中的70万作为个人劳务费用的补缴依据,同时扣除之前已经交过的费用,最后需补缴税款为192500元。对于这个算法,相关税务人员表示并不可信。
知名作家、编剧赵冬苓在朋友圈发文,“自上届一直为税收法定而呼吁发声,这次仍然愿为行业生死鼓与呼,只希望大家一起形成议案,明年三月我带上人大”。导演王军称“阴阳合同作为经济犯罪与工作室合理避税具有本质区别,完全是两回事,不能混淆处置”。
当前,人们对于补缴税款的最大争议来自于两方面:一是40%的劳务税是否具有普适性,二是“追责到3年前”是否欠妥。
在以往实操过程中,各地政府为了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招商引资,对于影视产业园内的编剧等个人工作室给予优惠政策,整体税率在6%至8%之间。此次调整之后,新旧税收差距高达5倍左右。在此基础之上,又涉及到法律时效性。有业内人士认为“地方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合法的,是有法律效应的,不能用新出台政策推翻以往的旧政策,应该法不溯往”。
娱乐圈大地震,首当其冲的就是影视股行情。九成影视股的股价出现持续下跌,其中华谊、唐德、慈文等深陷各种风波的公司,市值更是在过去三个月内分别缩水了70亿、30亿和40亿,唐德影视的市值如今只剩下33亿;紧接着,包括霍尔果斯在内的几大影视税收优惠地区纷纷开始调整税收政策,一些需要补缴大量税款的中小影视公司已被迫倒闭;
限古令、税政、片酬三管齐下,“50%影视剧项目停拍”的传闻不胫而走。有爆料称,目前在国内最大的影视基地横店拍摄的剧组不到十个,而往年会有四五十个,最多的一次记录是将近六十个。相比于去年多部古装大剧齐拍,今年的横店影视城大剧组稀少。
以前明星接戏时,大部分影视公司都会跟大牌艺人签合同,帮艺人代缴税。然而,根据新税制要求,很多影视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了。甚至有分析表示,因为税收整改的原因,或还会影响明星身价,乃至于明星们的竞争力。
其实,真正引发这场灾难的,并不是阴阳合同的曝光,而是这几年电影行业几乎不受规则束缚发展之下一个稳固根基的缺失。资本的盲目、玩家的狂热,使行业整体的泡沫在短短一两年间迅速累积起来。如今触底之后,势必会淘汰一些人,行业慢慢完成整合,才有机会朝着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