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新添城市应急救护力量

日期:11-29
急救志愿者黄健

原标题:重庆新添城市应急救护力量

11月28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急诊科广场,RUN·城市创新联合应急救护志愿行动启动仪式现场。

应急救护志愿者展示救援APP。记者 谢智强 摄

本报讯 (首席记者 李珩)11月28日,由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日报联合发起的“RUN·城市创新联合应急救护志愿行动”正式启动,首批30名经过系统急救培训的出租车司机正式“上岗”,他们的手机上都装有“急视救”APP,在连通120急救系统后,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急救。据介绍,此次行动将“应急救护网格”建设下沉到出租车领域,让重庆多了一份应急救护的新生力量。

一直以来,院前急救都非常关键,尤其是严重创伤性或失血性病人,在发生紧急情况后的10分钟以内是急救的最佳时期。为填补120报警后、救护车到来前的医疗空窗期,市急救医疗中心自主研发了“急视救视频120自救互救系统”,并于今年9月1日试运行,大大缩短了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此次志愿行动,旨在号召更多人参与到应急救护事业中来,形成城区急诊急救服务网格。”市急救医疗中心院长马渝介绍,该院已对重庆国泰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30名出租车司机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这30名司机也成为首批志愿者。出租车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经常会遇到意外事故现场,如果能对伤者进行及时救治,将为拯救生命增添一份保障。

据介绍,这30名司机的手机上安装的“急视救”APP,在其遇到有伤者时,可马上启动120视频求救,接通市急救医疗中心的专家,通过视频画面,专家能指挥现场急救。同时,120救护车也能通过APP及时获取伤者的准确定位,从而缩短到达现场的时间。此外,这30名出租车司机还能及时接收急救中心推送的“救护需求”,司机可以根据APP锁定相应地点,视自己当前的距离、路况等情况决定是否“接单”前往施救。

作为首批志愿者,开了16年出租车的黄晓良说,如果接到急救的“单子”,只要情况允许,他都会前往需要救护的地点,“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此次志愿者行动也是利用‘互联网+’支持城市应急救护的一次探索。”市卫健委副主任刘克佳说,这无疑是将“应急救护网格”建设下沉到社会各行业,通过众多志愿者串联救护服务,有望进一步加强公共领域的急救医疗保障能力,从而提升急救医疗水平。

作为此次志愿行动的发起单位之一,重庆日报一直高度关注重庆的健康民生事业,今年初,本报就与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开启了“重庆健康快车”,在健康精准扶贫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此次发起的志愿行动,更是专业医疗机构和新闻媒体跨行业的资源整合,也是“专业+传播”的社会治理的管理创新,可以让全社会更多人群了解、认知和支持城市应急救护事业,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专访》》》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急诊部主任黄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

“让更多人参与急救,让急救惠及更多人”

本报首席记者 李珩

11月28日,在“RUN·城市创新联合应急救护志愿行动”启动仪式现场,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急诊部主任、重庆市医师协会院前急救分会会长黄健接受了重庆日报记者专访。他表示自己最大的希望,就是“让更多人参与急救,让急救惠及更多人”,从而挽救更多的生命。

重庆日报:出租车司机为何会成为首批志愿者群体?

黄健:国际上已有这样的先例。比如新加坡,其出租车上就放有自动除颤仪,遇到有心脏骤停的情形就能及时施救。我们只是借鉴了这一模式。

重庆日报:志愿者在施救过程中,会不会担心有纠纷或扯皮事件?

黄健:这点不用担心。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此外,我们也有公益律师联盟提供法律保障,未来还将引入保险制度,从而保障大众对应急急救的积极性。

重庆日报:除了这30名出租车司机,应急救护志愿者群体还会扩大吗?

黄健:我们与高速执法部门已经有一些合作,机场、公交、轨道交通等公共场所的急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未来还将扩大志愿者群体。

对市民个人来说,目前,“急视救”APP已经上线,市民可自行下载,一旦出现或遇到危急重症,也可通过APP进行求救或者在专家的指挥下进行院前急救。

记者手记》》》

为应急急救网格下沉点赞

李珩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危重病人或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所能做的可能就是拨打急救电话,然后在一旁干着急。毕竟在传统观念中,救人是专业医护人员的事情,普通老百姓哪里懂这些!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超过10%,其中美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已达到25%。

此次志愿者行动首次将非专业人士纳入应急急救网格中,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必须为它点赞。

“钻石4分钟”是世界公认的抢救概念。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在4分钟内得到心肺复苏救治,存活率可达50%;而超过这一时间,被救活的希望就变得非常渺茫,每延迟一分钟,抢救成功率会下降7%至10%。

比如前段时间网上热传的“不美腿照”,就是一名护士在一家游泳馆学游泳时,碰上一名中年女性溺水,因现场施救而跪肿了腿。事后,溺水女子的丈夫表示,“要不是现场刚好有名护士在,后果不堪设想”。

但在生活中,我们不能总指望,在溺水时刚好旁边有护士,心脏病发作时正好车上有医生。因此,应急急救网格下沉无疑是突发事件中挽救更多危重病人的一剂良方,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群能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有更多人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

让城市特殊困难群众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中办印发《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