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总价格水平回落毋需过度担心“通缩”

日期:11-29
通缩回落过度

原标题:市场总价格水平回落毋需过度担心“通缩”

市场总价格水平回落毋需过度担心“通缩”

进入11月后,中国南北地区蔬菜价格罕见下跌,局部地区猪肉、食用油、禽蛋等价格下跌明显,由于跌幅过大,已经有大量菜农陷入亏损境地。与此同时,工业领域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了持续下跌,石油与化工领域最为明显,在国内,钢材价格1个月下跌600余元。

目前看,引发价格下跌的原因比较复杂,很难用已经面临“通缩”来解释,产生的后果,也不能是好或者是坏就能简单的解释。但是,需要关注这些现象的发展以及带来的可能影响。

某些领域的价格下跌是全球性现象,有较强的政治因素。比如当前石油价格持续下跌,除了市场判断可能供应过剩之外,特朗普政府对石油的干预冲动以及投资者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担忧是一个重要原因。而石油价格的下跌也带动了化工品价格的下跌。

全球贸易摩擦也对全球汽车业构成冲击。2010年以来,全球汽车销售每年以超过5%的速度稳步增长,但有机构预计今年全球汽车销售的同比增长只有1.8%。主要是因为中国和欧洲市场增长放缓,而影响市场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美国的关税政策。全球汽车销售放缓对上游以及汽车本身的价格带来巨大压力。

全球包括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服务器、存储器等半导体主要应用需求开始全面放缓,除了市场自身需求的变化,比如挖矿市场遭到重创,个人手机面临饱和创新乏力导致需求下降。业界将明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增长率预估值自6月预估的年增4.4%下修至年增2.6%。

可以看出,美联储加息以及减税效应消失会导致美国经济放缓,各大组织均预计明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中美贸易的不确定性会继续减弱需求。

影响国内农产品与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是国内因素。以黑色系为例,过去几年因供给侧去产能影响,再加上资金的炒作,出现了价格上涨过高的现象,对下游行业,尤其是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今年以来,由于地产调控抑制了地产投资,基建也保持比较稳定水平,与此同时,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以及一系列防范风险的措施,使得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大宗商品市场的炒作资金逐步撤出。

受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回落因素影响,工业企业利润从年初20%左右的同比增速一路下行至10月的3.6%。除了地产投资因素之外,主要是市场各种需求增速也在放缓,下游需求疲软也会给上游带来价格压力,这会给下游企业减少成本压力。这会为明年制造业在产能过剩与需求放缓的背景下打价格战提供了可能。

蔬菜价格下跌很难用蔬菜水果等产量过多解释,以大蒜为例,在今年大蒜种植面积减少30%的情况下,山东金乡的大蒜价格同比却大降38%。当然,对下跌感受明显的是种植户,因为收购价大幅下降,但是一些大城市消费者可能体会不明显,因为销售成本可能提高了。因此,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价格呈现结构性分化,但总体上是降得多,涨得少。

事实上,此前不管是黑色系商品,还是蔬菜等农产品价格,一定程度上存在“价格虚高”现象。价格下跌应当是一种价格回归。以黑色系等商品为例,受去产能与资本炒作影响虚高了价格。蔬菜等农产品一度也曾经资本化(比如大蒜),在一些大城市中国蔬菜价格甚至超过了美国。

中国当前可能面临着资产价格与商品价格全面回落的现象,因为过去由充足流动性,尤其是增加杠杆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导致了整个市场价格虚高。当货币转入稳健中性状态,在市场过高杠杆导致投资与消费受到抑制,并产生需求放缓的大背景下,即使不用采取紧缩性政策,资产与商品价格也会逐步回落到正常的水平,也就是温和的去价格的泡沫。

这也是一个收入调整的过程,相当程度上,中国的人力价格与劳动效率相比也存在高估的现象。我们认为,随着经济政策与环境不再支持通胀型增长,市场将会出现结构性分化,过去由流动性刺激的资产价格、商品价格与人工价格普涨现象将会结束,企业不管竞争力高低都能在宏观刺激中赚钱的时代会一去不复返。这是刺激性增长向竞争性增长转变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结果,不应该视为通缩的开始,也不必因担忧而重回刺激的轨道。

全国近半省份经济需“赶进度” 海南四季度增速11.1%方“达标” 成都高新区探索业界共治模式每年设5000万专项资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