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鼓励脱贫到宣传网购——墙上标语折射中国40年变迁
参考消息网11月29日报道 港媒称,长期以来,在墙上刷标语在中国尤其是农村地区一直是一种普遍的传达信息的方式。上世纪80年代,标语用来向大众宣传官方运动,比如脱贫攻坚战。近年来,它们被用来推销商业产品,从汽车到营养补品等,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1月28日盘点了过去40年里中国农村地区的标语和广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扶贫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政府鼓励人们勤劳工作以摆脱贫困,许多人通过创业和成为模范赚到了钱。比如有的标语写道:“谁脱贫谁光荣,谁贫穷谁无能”。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政府变得更加富有,开始向贫困地区和个人提供财政支持,一些地方从上面拿了钱却没有积极改善民生,这引发了政府对于人们过度依赖救济金的担心。这种担心反映在当时的标语中:“扶贫不是发钱,脱贫不养懒汉”。
在2020年被定为消除贫困的最后期限后,政府的措施变得更加具体,而且以家庭为基础。
环境保护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地区开始出现环境保护的标语,但人们的环保意识大多局限于植树造林,以应对大面积林地被破坏的问题,以及禁止会造成空气污染的焚烧秸秆行为。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环保教育变得更加具体,例如建议家庭和企业控制废物排放。最近一些年,雾霾问题成为北京市民和中国其他地方的人们都关注的问题。
治理污染一直是中国的头等大事。如今,全国各地的墙上都能看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
商业广告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农村的墙壁已经不再仅仅是宣传政府政策的媒介,有些墙成为广告牌。农用材料、营养补品和私人诊所的广告最先出现在墙上,然后是家用电器和电信服务。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国内汽车制造商开始占据这一空间,他们鼓励富裕的农村家庭像城里人一样买车出行。
随着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农村居民也开始熟悉网上购物,一些人在淘宝等网络平台上售卖农产品,支付宝等手机支付系统也很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