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书画名家齐聚广州日报新大楼,畅谈艺术情缘
广州日报新大楼(广报中心)
老艺术家们现场即兴挥毫。
大洋网讯 昨日,由广州日报社主办的庆祝广州日报创刊66周年暨报社新大楼落成书画名家座谈会在广报中心一楼大堂举行,这是广州日报社新大楼正式启用后迎来第一批客人。
陈金章、梁世雄、许钦松、郝鹤君、李醒韬、蔡文星、许鸿飞、陈初生、卢有光、周树坚、陈秋明、陈永康、许固令、王见、黄国武、李东伟、黄唯理、许敦平、朱永成、张东、刘思东、王少伦、周建明、陈天硕、温朝晖等书画艺术家以及广州日报社相关负责人等出席活动。林墉、李劲堃、陈永锵、苏华、周彦生、陈振国、张彦、方土、卢延光、周国城、黄一瀚、周湧、陆增康、周正良等赠送书画作品。
新媒体做抓手加快媒体融合
在座谈会上,广州日报社相关负责人向在座艺术家介绍了报业集团发展思路。他表示,广州日报在改革开放中,开创了许多报业先河,是国内第一家报业集团,开创了厚报时代。目前,广州日报正积极推进媒体融合,据人民网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今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全国党媒中,广州日报纸媒的影响力居全国第二,党报媒体融合传播力排名第三。
本报相关负责人表示,媒体融合是必由之路,报纸要优化,新媒体要做强做大。同时,广州日报要加强各方面的服务,以新媒体为抓手,更好为老百姓服务。报业集团要致力于多元化经营,在文化、教育、健康、养老等方面下功夫。
广州日报与他们的艺术人生
许钦松:我和《广州日报》是同龄人
“我和《广州日报》是同龄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钦松说,“《广州日报》今年66周岁,我今年也是66岁。我和《广州日报》感情很深,在座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都曾经被《广州日报》刊登过。《广州日报》是一艘航空母舰,我们艺术家借着这艘大船,航行走向世界。”
许钦松说,2008年汶川地震第二天,广州日报社和广东画院在全国率先联合推出赈灾义卖活动,其中书画艺术家作品筹集780多万元善款,各行各业共募集3000多万元善款。
他表示,“广州日报社大力支持文化艺术事业,广东每一位年轻画家成长都离不开广州日报社的支持。我也是从青年画家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作为《广州日报》的老朋友,我通过书画表达我对《广州日报》的感情。”
蔡文星:《广州日报》一个“正”字
广州雕塑院原院长蔡文星说,“广州日报社新大楼很辉煌,大楼地点、选址等彰显大气。”蔡文星说,《广州日报》深受各个阶层人士欢迎,大家认为,《广州日报》的内容就是一个“正”字。
蔡文星表示,居住在广州,能够有一份这么大影响力的报纸,确实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希望《广州日报》继续发扬传统,引领老百姓奔向美好的未来。”
许鸿飞:雕塑作品入选军事博物馆
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说到,《广州日报》见证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广州一个好品牌。外地的朋友来到广州,在酒店中,通常都会看《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推动了艺术家的发展,”许鸿飞说,“2008年冰灾期间,广州日报摄影记者邵权达拍摄了火车站四个战士的照片。我根据内容,创作了雕塑作品《九天九夜》。该作品被军事博物馆收藏。”
周树坚:大楼为海珠文化模范区助力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周树坚说,《广州日报》走过66年,时间不长,也不短。“《广州日报》陪伴着我成长,也在艺术殿堂扶我成长。”
72岁的周树坚回忆,“《广州日报》复刊后,我第一个在报纸上发表篆刻作品。当时,我还是青年篆刻家。”周树坚表示,广州日报新大楼在海珠区落成,将为海珠区文化模范区添上浓厚的一笔。
刘思东:我是《广州日报》的粉丝
广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思东说道,“我是《广州日报》的粉丝,广州日报很重视艺术人才的培养,很支持我们这些年轻画家。”
刘思东说,“每次《广州日报》举办慈善书画活动,主办方除了邀请老一辈艺术家外,还会叫上我们这些年轻的画家。这种做法,让文化艺术得到很好的传承。”
刘思东说,“我们年轻画家的成长,离不开《广州日报》。”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曾卫康
图/广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杨耀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