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谈基因编辑婴儿:别让“超级人类”担忧成真

日期:11-28
贺建奎伦理基因编辑

原标题: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别让“超级人类”担忧成真

在强大商业资本运作的压力和利益驱使下,科学家更应保持初心,而非一味寻求这种只能吸引眼球而弊大于利的科研成果。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诞生。消息一出,引发舆论轩然大波。

随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针对此事作出回复,立即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调查核实,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和科学原则,依法依规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结果。

“基因编辑婴儿实验”违反学术伦理

早在我国2003年颁布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中,就明确指出利用体外受精、体细胞核移植、单性复制技术或遗传修饰获得的囊胚,其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同时任何人也不得将前款中获得的已用于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任何其他动物的生殖系统。

换言之,任何在体外对胚胎进行超过14天的培养乃至科研所用的胚胎植入生殖系统都是违法的。并且,不仅在中国,在美国甚至欧洲大部分地区使用基因编辑胚胎建立妊娠发育都是非法的。

在这一点上,毫无疑问,贺建奎严重违反了生命科学界的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也许有人会问,一个简单的基因编辑操作,若是真的能治病救人能有什么伦理道德上的问题?

这不得不提到几个月前霍金在他的新书《对未来问题的简短回答》中的终极预言。在未来的富人阶级中将出现被经过基因编辑的“超级人类”,他们不仅具有优于普通人的身体素质和寿命,甚至可能连记忆力和智商都凌驾于常人之上。

因而,一旦这种基因编辑技术日趋成熟,并通过法律和伦理的审查,将对无法接触到基因编辑技术资源的平民阶层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可能对这一族群造成灭顶之灾。

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不同于已经出生的病人进行的局部基因编辑手术,通过这种胚胎层面的基因编辑,修饰后的基因势必会传递给这对双胞胎的子孙后代。这就相当于在人类基因库的水池里倒了一条新品种的小鱼,经过一代一代的扩大,将对人类基因库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科学家更应保持初心和理性

11月25日,贺建奎在社交网络上传的一段视频中称,(基因编辑技术)唯有治愈疾病是有意义的,他也相信伦理道德终将站在他一方。

然而,这种设想的泡沫虽美丽但脆弱。这一临床研究在审核流程上有着巨大的漏洞,在科学层面上有着巨大的未知潜在风险。同时,对比现有的艾滋病患者生育后代的方案,这一研究也不具备实施的必要性。

贺建奎身为南方科技大学已经离职的副教授和众多生物技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不应为一时的科研冲动和背后的商业资本运作冲昏了头脑。胚胎基因编辑不同于试管婴儿,它改写了基因的密码,用两个孩子作为生物技术的试验品,让她们背负着未知的风险成长,可能随时会成为这项正蓬勃发展的技术的牺牲品,而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也很有可能摧毁基因技术的发展之路。

伴随着各种基因编辑技术和基因治疗方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伦理道德始终是迈入这道神秘大门的一道坎,需要时时审视和掂量。如何在如此巨大的现实医疗需求下,寻求生物技术的平稳合理合法的发展,始终需要每一个科学从业者把持好心中的天平。

与此同时,在强大商业资本运作的压力和利益驱使下,科学家更应保持初心,秉承一个学者应有的理性,而非一味寻求这种只能吸引眼球而弊大于利的科研成果。

贺建奎的临床研究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却又是另一个开始。潘多拉的魔盒已经打开,未来的发展还未可知。

11月26日晚,百余名科学家在社交网络上联合发表了对贺建奎这一罔顾伦理道德的研究项目的强烈谴责,他们希望在事件发展不可挽回的局面前,能争取尽快厘清事实、收拾局面。不知道这时,露露和娜娜是否正在母亲的怀里香甜地睡着。

□邹瑞雪(生物从业者)

莫名成围棋教育公司领导 聂卫平索赔200万 新京报:基因编辑婴儿 南方科大究竟扮演了啥角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