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更需伦理感和敬畏心

日期:11-27
敬畏伦理科学家

原标题:科学家更需伦理感和敬畏心

11月26日,深圳科学家贺建奎宣布,全球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诞生,并且得到各界广泛关注,据悉这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基因(HIV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使用的基因编辑技术为“CRISPR/Cas9”技术。(11月26日南方都市报)

这一新闻引发了不小的轰动,但与其说人们关注人类基因是否可以由此得到改变,不如说人们更为关注的是此中面临的伦理和风险问题。

人们质疑:为何审查这项研究的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并未按要求进行备案?另外,相关的基因编辑是否真的有必要?而贺建奎之前曾明确表示,“CRISPR-Cas9是一种新技术,不论是从科学还是社会伦理的角度考虑,没有解决这些重要的安全问题之前,任何执行生殖细胞系编辑或制造基因编辑的人类的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为何却又早早上马?

目前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于当日启动调查,对该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书真实性进行核实,并将及时公布结果。对于必要性问题,国内基因编辑领域的生物学家王立铭表示,“这个基因编辑的操作,风险远大于收益”。因为就算是艾滋病母亲生孩子,用上已经很成熟的母婴阻断疗法,孩子也有99%的可能不会被感染,就算被感染,层出不穷的治疗方法已经把艾滋病变成了慢性病,并不影响患者的生存寿命。相反,该基因编辑中最主要的风险,即“脱靶”效应,很容易破坏人体当中原本正常的无关基因,导致可能非常严重的、而且从原理上难以准确预计的遗传疾病风险。

作为一项在研究的技术,科学家们必须要考虑基因编辑过程中的“脱靶效应”,在不能保证100%不出错之前,是不可以用于人类的。一旦在技术不成熟、监管又不全的前提下早早面世,那么一些唯利是图的黑诊所就有可能会提供相关服务,通过改造基因来改变外貌、身高、智力,根本不去管被改造者所面临的巨大、未知的风险。这显然会将人类推向极其可怕的命运——会有很多的人受基因改变的直接间接影响,风险也会呈几何倍数增加。媒体之所以质疑贺建奎背后的“莆田系”身影,就是害怕和防范资本在疯狂逐利的状态下不顾伦理,将未成熟的技术用来批量生产“基因编辑人类”。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提出,“基因编辑婴儿必须确保并符合未来出生婴儿的福祉”。但反观眼下的这一案例,CCR5缺失已经被实验证实会造成免疫缺陷,导致其他病毒的易感甚至肿瘤的发生,这一风险无疑需要由刚出生的基因编辑婴儿承担,且还有其他的未知风险将会伴随其一生,就如同身上携带着不明数目的“定时炸弹”,不知道何时会爆炸。这显然没能确保未来出生婴儿的福祉,反而让婴儿的命运陷入令人担忧的境地。

目前,国内122位科学家已经发表联合声明:强烈谴责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贺建奎就职的南方科技大学也发声明表示对其行为不知情,并予以谴责。相关的调查结果还需要时间,但科学家作为人类共同体的一部分,显然需要更强的伦理感,面对未知,也更应该保持敬畏心,因为生命崇高、至上!

■本报评论员张英

首例免疫艾滋病婴儿在中国诞生? 军民两用技术 创新应用大赛 长沙开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