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铸就新中国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40年成就综述
山西省永和县黄河沿岸,人工种植的柏树给石崖披上了绿装。永和县永和关造林绿化工程属于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组成部分。经济日报记者 黄俊毅摄
新疆麦盖提县采用滴灌节水技术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人工种植的杨树。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将在麦盖提县建设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经济日报记者 黄俊毅摄
辽宁朝阳县贾家店乡的农田防护林内建起了设施农业大棚。朝阳县是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县,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34.4%。(资料图片)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俊毅
黄沙漫漫,无边无际,这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丝绸之路古道上的新疆麦盖提县正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向南扩张的必经之地,全县面积1.52万平方公里,沙漠占1.37万平方公里。到新中国成立时,沙丘已覆盖到县城近郊,麦盖提成为一个嵌入沙漠的县。
如今,麦盖提人工新造林40.3万亩,林海不断向大漠里扩展。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人进沙退,正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40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一个掠影。
不让风沙再肆虐
“三北”指的是西北、华北和东北,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的戈壁。这里是我国林草植被最稀少、生态环境最脆弱、生态产品最短缺的地区。
上世纪70年代,三北地区沙漠化以每年15.6万公顷的速度扩展,年风沙天数超过80天,形成了从新疆到黑龙江绵延万里的风沙线。流沙掩埋农田、牧场和水库,切断铁路、公路。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的短短20年间,有667万公顷土地沙漠化,1300多万公顷农田遭受风沙危害,1000多万公顷草场严重退化,数以百计的水库变成沙库。在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每年每平方公里侵蚀模数达万吨以上。在每年流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有80%来自这一区域。
广袤的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却集中了全国84%的沙化土地、70%的水土流失区。为此,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转原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三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正式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这一举措开启了我国生态建设的先河。
按总体规划,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宾县,西至新疆乌孜别里山口,北接国境线,南抵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公里至1460公里,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囊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3个省份。工程建设期73年,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进行,目前工程已圆满完成前四期,进入五期建设阶段。
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目标明确:有效治理沙地和沙化土地,确保沙漠面积不再扩大;有效控制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三北各省份考察,对加强三北防护林、推进生态工程、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作出重要指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三北五期工程建设中央补助标准大幅提升,“十二五”中央投资96.08亿元,比“十一五”增长超过六成,地方配套94.55亿元,均创下了历史新高。
“植树造林对麦盖提而言就是攸关存亡的大问题。”新疆麦盖提县委书记文福来说。目前该县按每年沙漠造林5万亩的速度推进,平均每亩投入1800元以上,直接投入资金近1亿元。
“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三北地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广大林业部门,组织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用心血和汗水在祖国北疆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成功典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局局长张炜说。
保护国土生态安全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流动沙丘占80%以上,每年移动二三十米。过去一千年,整个沙漠向南扩张了上百公里。由于人工防护林不断向沙漠里延伸,如今,麦盖提每年沙尘天气下降到50天左右,与2010年以前每年至少刮110天沙尘暴相比,改善显著。
“40年来,三北大地山河巨变,绿荫遍地,演奏了由黄变绿的绿色交响曲,谱写了人与自然重修旧好的动人篇章。”张炜说。
三北防护林工程遏制了风沙蔓延态势,保护了国土生态安全。40年来,三北防护林工程在我国北方万里风沙线上,累计营造防风固沙林788.2万公顷,治理沙化土地33.62万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严重沙化、盐碱化的草原、牧场1000多万公顷。工程区沙化土地面积由2000年前的持续扩展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1183平方公里,沙化土地连续15年持续净减少。重点治理的毛乌素、科尔沁、呼伦贝尔三大沙地全部实现了沙化土地的逆转,工程区年均沙尘暴天数从6.8天下降到2.4天。
三北防护林工程控制了水土流失,增强了蓄水保土能力。在水土流失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坚持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按山系、流域综合治理,规模推进,营造水土保持林1194万公顷,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实现了侵蚀强度大幅减轻。工程重点治理的黄土高原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59.06%,年入黄河泥沙减少4亿吨。
三北防护林工程构筑了农业生态屏障,有效促进了粮食生产安全。在平原农区,三北防护林工程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区域性农田防护林165.6万公顷,有效庇护农田3019.4万公顷,减轻了干热风、霜冻等灾害性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中国科学院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三北防护林工程40年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3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3.57%,活立木蓄积量由7.2亿立方米提高到33.3亿立方米,区域内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土地生产力明显提高,保障了粮食稳产高产,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提高了我国在国际生态环保领域的地位,在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黄沙正在变金沙
“沙漠地下水位低,透气性好,种植适宜的苗木就能迅速扎根生长。”麦盖提县治沙办主任肖克说。麦盖提在防风林内主要种植耐盐碱的梭梭、沙枣、沙棘、枸杞,以及木本油料树种文冠果。人工林选用这些树种,既有生态效益,也有经济效益。
“三北防护林工程培育了生态扶贫产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北地区特色产业稳步推进,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人民实现了绿色增收。”张炜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局坚持把工程建设与改善民生、精准脱贫相结合,积极发展绿色惠民富民产业,工程建设增收致富功能日益彰显。
据统计,40年来,三北防护林工程营造各类经济林463万公顷,成为我国重要的核桃、红枣、板栗、花椒、苹果等干鲜果品生产基地。全区年产干鲜果品4800万吨,比1978年前增长了30倍,年产值达到1200亿元,约1500万人依靠特色林果业实现了稳定脱贫。40年来,工程累积营造的用材林折合木材储备量达18.3亿立方米,经济效益达9130亿元。同时,各地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游憩休闲,走出了一条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新路。
沙漠化、水土流失从来都是全球危害最大的生态灾害,而三北防护林工程最大程度降低了这些灾害,40年来已然在我国北方筑起了一道绵延万里的绿色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