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苏宿迁推动绿色增值强生态:增加“含绿量” 提高“含金量”
江苏宿迁城市新貌。 (资料图片)
市民在宿迁市三台山森林公园内游玩。 (资料图片)
作为苏北第一家实现园林城市全覆盖的设区市,宿迁坚持生态立市,以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为重要载体和抓手,通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健全生态保护机制、强化清单管理等措施,全力打造“生态宿迁、绿色家园”,走出一条生态与发展相统一的新路,实现了生态与发展的双赢。
宿迁是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同时也是全省经济最薄弱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宿迁积极转变发展思路,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重点发展绿色产业,积极打好生态牌,以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为抓手,走出一条环境增加“含绿量”,发展提高“含金量”的路子,让昔日的经济“洼地”逐渐成为创新发展的“生态特区”。
“绿色之城”展魅力
“宿迁水美、树美,城市更美,不管走到哪儿,都像在公园里行走一般,每天清晨,清脆鸟鸣不绝于耳,推开窗户满目皆绿。”宿迁市民汪忠告诉记者。汪忠做苗木生意20多年,对于家乡的生态发展、绿色蝶变,他用了“苏北水城”“绿色家园”“生态氧吧”这样的定位标签。
生态是宿迁的城市底色。头枕骆马湖,脚偎洪泽湖,腰缠大运河、古黄河两条“玉带”,大自然的馈赠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交融碰撞,喷涌出满城的绿。宿迁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生态宿迁、绿色家园”,见缝插绿,破墙透绿,让市民推窗见绿。
眼下,宿迁越来越多的机关单位的庭院正在“打开大门”,成为市民休闲、健身、游憩的开放场所。宿迁市建设大厦、宿豫区财政局前段时间完成开放改造,这两个“共享庭院”绿地面积总共约15.2万平方米,融合了周边区域建筑、景观,合理配置了座椅座凳、健身器材、垃圾箱、亮化等服务设施,受益人群达7.8万人。
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既是发展所需,也是民心所向。围绕江苏省确定的“江苏生态大公园”发展定位,以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为重要载体和抓手,宿迁编制完成了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并把生态理念贯穿到2018年度绿色发展综合考评体系中,“生态经济发展”占考评总分的40%。将“生态”与“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全力打造河湖清秀的生态公园、田园风情的特色公园、创新发展的活力公园、包容共济的开放公园、民生富足的幸福公园。
在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的同时,宿迁不断健全生态保护机制,率先建立了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的生态保护机制,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体系,实施落后产能常态化淘汰机制和提前主动退出激励机制,去年以来,单位GDP能耗下降6%左右。
作为苏北第一家实现园林城市全覆盖的设区市,目前,宿迁市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9.97%、42.93%和15.27平方米。
绿色产业增动力
3年前,江苏东旭亿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选择落户宿迁,就是看中了宿迁优越的生态环境。
一方面营造绿色营商环境,筑好梧桐树,引得凤凰归,另一方面在招商引资上,摒弃“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陈旧观念,强化清单管理,明确各类产业环评、地耗、水耗、污染物排放等规范,坚持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零容忍”,让绿色引领成为产业转型的重要考量,宿迁走出一条生态与发展相统一的新路,实现了生态与发展的双赢。
从京杭运河到骆马湖畔,从绿色港口到成片园区,从古色楚街到电商云集,昔日的苏北边城已逐步成长为现代化中等城市,“江苏生态大公园”展露美丽新姿。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宿迁市实施“工业兴市、产业强市”战略,打造“生态+特色”标识,大力发展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电装备、家居制造等特色产业,智能家电、绿色建材、功能材料等新兴产业,以及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构筑“双新一特”产业体系,推动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做优做强。
位于宿迁市宿城区的激光装备产业园是当地8个先进特色产业园之一,2016年启动建设,不到2年时间,已成功引进华工激光、天弘激光等20多个项目。现在,宿迁正瞄准江苏乃至华东地区先进的激光设备制造基地目标,大踏步前进。
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也让宿迁经济充满想象力。以京东为代表的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如今已入驻当当、小米、途牛等知名互联网企业近300家,年电商交易额超过200亿元,成功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智能家电“无中生有”,短短3年多时间就集聚了格力电器、双鹿上菱等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十多个大项目,连同早期落户的家电检测、家电玻璃、包装印刷等企业,初步形成了“大中小齐全、上下游配套”的家电产业链,成功获批“中国家电产业基地”。
不同特色的绿色产业集群已形成,其集聚效应越来越强。
“今年以来,新特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至78.1%,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3.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高耗能行业产值双双下降,产业结构进一步变‘轻’变‘绿’。”江苏省宿迁市政府副秘书长骆志弘介绍说,今年1月份至8月份,宿迁特色产业实现产值1049.1亿元,增长9.9%。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84.5亿元,增长23.1%,其中绿色建材、智能家电、智能电网实现产值增速均在25%以上。(经济日报记者 薛海燕 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