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伟:利用数字化手段改变金融资源配置方式

日期:11-21
潘光伟数字化客户

原标题:潘光伟:利用数字化手段改变金融资源配置方式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1日讯 (记者 郭子源)“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以数字化手段为依托,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开发符合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特点的业务和产品模式,切实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11月21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于深圳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上表示。

他认为,目前中国银行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但数字化之路依然漫长且充满挑战。例如,传统银行在体制机制上仍存掣肘,缺乏数字化思维,科技人才储备不足等。

“鉴于以上问题,建议银行业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快数字化转型,助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潘光伟说。

一是将数字化转型战略上升为全行战略,契合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特点,探索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新模式。

首先,利用金融科技使金融服务突破时空限制,将业务延伸至物理网点不能服务的区域和无法覆盖的时间,提升服务可能性。

其次,借用数据科学、行为分析等手段深层次挖掘金融需求,实现个性化风险定价,精准画像、精准服务、精准营销,将服务覆盖到传统银行想做不敢做的长尾客户,其中大部分是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的民营和中小客户,实现金融资源的精准化配置。

再次,运用大数据技术,基于对日常交易数据流、信息流的分析,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判断客户的信用等级与信用水平,显著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授信审批效率,解决了民营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

最后,与实体网点相比,金融科技的推广应用使得资金供求双方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完成信息搜寻、定价和交易等流程,减少了对人员和设备的占用,大幅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这让客户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取金融服务。

二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数字化转型加快产品与服务优化与创新。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渗透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持续普及,客户更加青睐简单、便捷、智能化的金融服务。”潘光伟说。

当前,我国消费者的互联网思维和消费习惯已处于领先地位,银行金融机构应在场景金融上持续发力,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嵌套在场景中,在客户接触层面探索利用人脸、指纹、虹膜识别、机器学习等便捷技术,在各类交易行为的过程中设计各种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更多地打造围绕银行的生态圈,用场景秥住客户,进而转化成场景用户,全面优化客户体验。

三是加强数据治理,严密防范数字化风险。“数字化在重塑银行业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风险,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潘光伟说。

他表示,应按照今年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的通知》要求,加强银行业数据治理,加强网络安全“基础防护”和“主动防御”两个能力建设,主动消除影响系统安全的负面因素。同时,结合内外部数据,通过对客户、账户、渠道的综合分析,对客户资金流进行监控、优化信用体系、识别潜在违规客户,逐渐构建反欺诈、智能反洗钱立体化风控体系,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四是加强复合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着重吸引和培养数字化人才。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对熟悉数字化技术、银行业务和风险管理的人才培养力度,储备足够的专门人才,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五是加强与监管的沟通。“新技术的使用推广和产品创新离不开监管支持和对监管容忍度的理解。”潘光伟说,巴塞尔委员会认为,虽然金融科技有显著优势,但创新不能以牺牲安全性、稳健性和消费者利益为代价。“银行及其监管者应考虑,对金融科技带来的新兴渠道和服务,与现有银行业务实施类似的风险管理水平、控制标准和保护措施。”

?逾372亿元学生资助补助经费预算提前下达 支付超5亿 世纪华通完成1%股份回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