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的自来水为何不能像国外城市达到直饮标准?人大执法检查告诉你差距在哪里
摘要:执法检查中,有的区反映,改造计划周期过长,部分老旧管网改造预计到2030年才能完成。
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城市的自来水普遍可以达到直饮标准,但本市用户端的自来水水质尚有明显差距,个中原因是什么?本市治理河道黑臭已有数年,效果怎么样?今天上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检查本市贯彻实施 《上海市水资源管理若干规定》情况的报告。
执法检查组副组长、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崔明华说,从执法检查情况看,《若干规定》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落实法规规定,依法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力度,法规的支撑保障作用得到较好体现。但执法检查也发现,本市水环境质量状况仍不容乐观,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 有些工作尚需进一步攻坚克难、着力突破。
比如水厂深度处理和供水管网改造进度偏慢。近年来, 本市通过推进水源地建设和集约化供水,提高水质评价标准,供水水质总体改善明显。为进一步提升自来水厂出厂水质,本市提出 了全市水厂深度处理率2020年达到60%、2025年达到100%的目标,但由于受资金、土地等因素的制约,改造工程进展不快,目前全市水厂深度处理率仅为37.3%,各方面紧迫感尚有待提升。对照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城市自来水普遍可以直饮的标准,本市用户端自来水水质尚有明显差距,这主要受制于供水管网、二次供水设施,包括用户室内的水管和龙头。《若干规定》第八条、第九条规定,供水企业应当实施供水管网设施改造,市、区人民政府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等支持。但目前本市供水管网改造工作进度不快,高危和老旧供水管网改造任务繁重。执法检查中,有的区反映,改造计划周期过长,部分老旧管网改造预计到2030年才能完成;有的农村地区供水管网老旧破损严重,漏损率超过30%,但因工程规模未达到财政补贴标准,镇、村财政难以支撑,使得改造工程搁置多年难以开展。
水的问题根子在岸上,治水应先治岸。执法检查发现,污染源治理和截污纳管工作亟待加强。目前,岸源污染治理任务依然艰巨,仍有相当数量的工业企业散落在规划保留的工业区外,有些企业污水治理等设施不到位、能级低,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偷排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农贸市场、水产市场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未收集处理。另外,黑臭水体尚未根本消除,回潮现象时有发生。村沟宅河、小微水体黑臭问题仍一定程度存在,尚未做到全面消除。去年1864条段黑臭水体治理效果尚不稳固,据市河长办跟踪监测,有100多条段仍阶段性出现黑臭现象。今年国家对上海建成区黑臭河道整治成效开展核查,也发现11条治理后的黑臭河道产生回潮。
执法检查还发现,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亟待加大力度,比如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缺口较大。截至今年6月,全市仍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农村生活污水未实现收集处理,大多直排河道。有些农村地区外来人口大量集聚,生活污水产生量远超现有的收集处理能力,导致污水不经处理直排现象多发。一些早期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由于技术、维护等原因,实际运行效果不够理想,故障、停运现象时有发生。
对此,执法检查组建议,围绕既定目标,加大力度推进消除劣Ⅴ类水体等工作,对村沟宅河和小微水体加大巡查力度,防止黑臭河道整治对象有遗漏,真正做到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同时,加快推进水厂深度处理和供水管网改造,适当调整本市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程的进度计划,,推动全市自来水厂尽早完成深度处理改造。加大投入,加快推进高危供水管网改造,确保完成2020年1240公里高危管网改造任务。同时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进一步提升郊区中小河道 治理成效,并加强执法监管,对违法行为要敢于真管严管,敢于亮剑执法,严厉打击偷排、超标排放、无证排放等各类违法行为,切实提高法律法规的震慑力和权威性。
栏目主编:张骏文字编辑:王海燕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曹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