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射10箭18星 北斗的中国速度

日期:11-21
北斗火箭卫星

原标题:1年射10箭18星北斗的中国速度

2018年11月19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北斗三号双星送入预定轨道。今年1月12日,长三乙运载火箭搭档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发射北斗三号02组双星,到此次发射09组双星,11个月的时间里,长三甲系列火箭今年已经完成的12次发射任务中有10次都是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任务,共将18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顺利实现了今年北斗工程的圆满收官。

“长三甲”完成发射次数最多

截至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完成了291次发射,而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就实施了94次发射,接近我国运载火箭发射次数的1/3,堪称我国“单一型号史上发射量最多次”的火箭。

未来三年,长三甲系列火箭将要面对更大的挑战,预计执行发射任务40次左右,任务非常饱满。很多研制人员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发射基地执行发射任务,他们早已将发射基地当成了“第二个家”。

近年来,长三甲系列火箭的很多研制人员每年平均出差天数达到200天,数不清的破晓黄昏,奔波于机场车站;数不清的节日假日,坚守在工作岗位,任务忙的时候,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对于整个型号团队来说,“陪伴”最多的是他们日夜守护的火箭,而家人则成了他们心中遥远的惦念。

平均约26天一次发射一发总装时间仅40天左右

一年预计执行14次发射任务,不到一个月就得完成一次发射任务。如何高质量地保证成功?如何高效率地完成任务?

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介绍,目前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试验队在发射场的测试项目的任务周期缩短至20多天。

按照全年的发射计划,平均约26天一次发射,一发总装时间仅40天左右,且多发火箭总装工作并行开展,每发火箭出厂测试时间仅20天左右,年度计划没有任何余量。

面对空前高密度发射挑战和人员设备紧张的局面,“去任务化”是实现火箭产品化的重要途径。“去任务化”是指实现火箭单机级、系统级和整箭级产品化、通用化、组批生产。就像批量生产的汽车可以匹配任何司机,这样火箭研制生产就可以先行一步。

之前火箭从立项到出场再到发射,都采用“定制化”方式,一枚火箭固定对应一颗卫星。而“去任务化”意味着单级火箭、单发火箭完成总装后,可以灵活调整其承担的发射任务,只要卫星和火箭接口保持一致,针对具体任务只要调整软件即可。

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副总指挥刘建忠说,目前长三甲火箭研制团队正在逐步推进火箭“产品化”进程,对现有型号研制生产管理模式进行调整,逐渐形成“流水线”生产总装方式。

今年底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导航服务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表示,北斗三号基本系统今年底正式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这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也是第十八、十九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说:“目前北斗三号卫星上所有使用的部件,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中国北斗是国家实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北斗三号工程于2009年正式启动建设后,目前正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

“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计划于2020年底前,建成由30多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全球系统,具备服务全球能力。”杨长风说。

中国于20世纪后期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链接

我国成功发射试验六号卫星搭载发射4颗微纳卫星

11月20日7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六号卫星及天平一号A星、B星,嘉定一号、软件定义卫星等4颗微纳卫星发射升空,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

试验六号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天平一号A星、B星主要用于地面测控设备精度标校。嘉定一号卫星由上海欧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是其低轨商业通信卫星星座“翔云”的首发星。软件定义卫星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制,在轨主要开展安卓平台地面软件技术太空移植及开源卫星软件研发等技术验证工作。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92次飞行。

■综合新华社、观察者网、新浪新闻

我省市县机构改革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非法收受财物上亿元 魏民洲一审被判无期徒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