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生物识别战场: 争相进入面部识别 眼球追踪待深化

日期:11-21
苹果眼球追踪生物识别

原标题:多生物识别战场: 争相进入面部识别 眼球追踪待深化

本报记者骆轶琪重庆报道

导读

包括眼球追踪在内的3D传感面部识别技术当前没有铺开,主要是因为受到应用成本和应用场景两大关键因素影响。

面部识别算法当前的全球化竞争尤为激烈。近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公布了新一期全球人脸识别算法测试(FRVT)结果,前五名的算法被中国厂商包揽,依次来自依图科技、商汤科技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新增的7家公司名单中,比特大陆、大华股份、商汤科技、文安智能等中国公司也在其列。

除了服务于安防等2G(政府)端的业务之外,最能让大众感知这类技术进展的场景之一就是智能手机。当前的手机厂商们也正处在不断对生物识别技术搭载适配的迭代进程之中。

而苹果去年借助iPhoneX首次推出以FaceID取代TouchID的方案同时,实则还匹配了眼球追踪技术在其间,作为进一步细分场景应用而存在。这都成为接下来国产手机厂商争相探索的方向。

近日举行的“2018第二届国际手机产业领袖峰会”上,生物识别产业链主要公司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指出,未来无论光学指纹识别、超声波指纹识别还是面部识别等技术,都将进入市场占有率的进一步角逐过程中,而多生物识别共存甚至融合在一台手机上的状态或将持续一段时间。

面部识别“战事”延续

据记者了解,当前应用在手机上的3D传感面部识别技术,其算法主要包括两类:深度算法和识别算法。

奥比中光产品总经理胡科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道,3D传感体系是围绕深度算法展开,其主要是通过摄像头照射获取信息,形成深度图。这对相关厂商的要求是,输出的深度信息要满足一定的绝对和相对精度,从而保证一定比例(如百万分之一)的使用安全性。

而识别算法技术,多为文首的AI算法公司掌握,其拿到深度信息后,会以此进行比对、判断,并进行进一步信息加工,进行包括解锁、支付在内的场景应用落地。

当前国产手机厂商搭载的3D结构光方案面部识别技术,多运用在高端旗舰机型上,更多还处在从电容指纹识别到屏下光学指纹识别的迭代进程中。

这背后主要受到应用成本和应用场景两大关键因素影响。而随着全面屏的进一步普及,半导体行业对于芯片制造量产后成本的逐步降低,相关技术的应用拓展空间可观。

据胡科峰预计,手机采用3D传感方案将逐步走向上升趋势。今年非苹果阵营的运用略低于此前行业预期,整体大约会在200万-300万台,但到明年会有大幅增长。“明年整个3D传感在手机端应用预计可达到2000多万台,好的话可以到3000万台。到2020年预计有机会运用到1亿台手机上。”

他进一步表示,当前已经非常成熟的电容指纹识别技术同样会长期存在,由于单价极低,其在众多低端机型中会被大量运用。“现在甚至一些低端手机连指纹解锁功能都没有配备,这一定是向下(低端价格手机)渗透的过程。生物识别代表着人性,而人性倾向于更便捷的方式,这决定了从密码解锁到指纹再到非接触方式(面部解锁)的迭代进程。”

在维持多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将共存的预期之下,汇顶科技副总经理兼CFO陈恒真在近日的三季度投资者交流会上也表示,公司在3D人脸识别方案方面,已投入了一段时间进行产品研发,预期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推出方案。“具体上市时间会根据市场需要,产生收入的时间主要看商用的需求。我们认为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是未来趋势,特别是屏下光学和3D(面部识别)。”

不止如此,当前手机厂商对于超声波指纹识别方案的研发进程并未放松。因为这代表着,若超声波方案得以商用,未来的屏下指纹识别将不再局限于一定区域,而是全屏皆可触摸解锁。

但这也是进展推进相对慢的市场。胡科峰认为,超声波技术在应用的各个场景中,其表现都将十分可观,技术没有铺开的原因,核心在于其生产难度更大,对投资的要求更高,同时需要与柔性屏相结合,带来的是对整体手机成本的大幅增加。

这意味着当前情况下,能够运用超声波指纹识别方案的,只能是少数厂商。“超声波方案未来一定会在一些机型中存在,而且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这确实是指纹识别方面,当前能够看到的最为领先的技术。”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眼球追踪技术产业化

在苹果此前发布的3D结构光面部解锁方案中,除了搭载目前大众相对熟知的面部识别模组和相关算法之外,实则还具备眼球追踪的能力。

这主要表现在,搭载这一技术之后,在人闭眼状态下,面部解锁无法完成,需要检测到有活体(眼球)在注视屏幕才可行。这一定程度保证了面部解锁的安全性。

其实早在2013年,三星发布S4系列手机时,便声称搭载了眼球追踪技术,但此后并未推开,其他厂商也并未跟进。直到近年苹果正式将该项技术注册专利,并推行到市场中。

集邦咨询拓墣产业研究院研究经理蔡卓卲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道,当初三星号称搭载的该项技术是假的,因为其功能是透过前相机模组抓取使用者头部与面部的变化,来判断眼球移动,并非是真正的眼球追踪,有不低的误判率。

“真正的眼球追踪一般是抓取瞳孔或眼角膜的反射位置来推算眼球移动,这种做法结果会比较精确,但需要解析度更好的感测器以及更强的运算需求。”蔡卓卲进一步解释,苹果这次的专利,基础是来自于2011年的同名专利,是基于3D感测,以3D景深图来获得人脸部的特征轮廓,来判定眼睛的位置,之后再特地针对这部分进行影像分析。

这一领域对于信息获取的像素、精准度等指标要求极高,甚至高于生物识别领域安全系数相对更高的虹膜识别,因此目前国内手机厂商中尚未普及应用,相关研发机构也很稀缺。

七鑫易维属于其一。公司创始人兼CEO黄通兵分析道,眼球追踪技术最早运用在心理学有关的分析方面,此后是在广告、教育等场景的交互中,目前则逐步运用到手机层面,未来涉及安全性的活体识别都将有广阔运用空间,包括支付和医疗检查。

比如互联网公司通过捕捉用户对页面浏览的眼球停留地点,确定用户喜好,进而改善广告布局和产品推广;教育领域则是通过捕捉学生眼球的动线,了解学生的个人学习状态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不过此类技术当前更多是配合生物识别模组共同存在。“我们的眼球追踪系统可以适用于包括普通RGB彩色摄像头、红外相机、结构光相机等,数据模型是相对兼容的装置。”他向记者表示,“我们认为通过对眼神识别,从而进行活体检测是一个终极的活体检测方法。”

据悉,公司首轮融资便获得高通介入,至今共三轮融资高通都有参与,因此当前在产业化应用上与后者有着高度配合。国内芯片厂商方面,公司也与华为有合作。

国内手机厂商都在逐步探索。锤子此前就曾表示,在TNT工作站和坚果手机上有搭载七鑫易维的技术。黄通兵介绍,这更多是在人机交互层面,解放手部操作直接完成。

当前没有铺开的一大原因,仍在于使用成本和场景。

蔡卓卲向记者分析,真正的眼球追踪技术当前仍有高成本、高运算的需求,所以海外厂商大多锁定在与电脑厂商合作,推出眼控电脑,该技术主要应用会锁定在医界、学界等领域。

鉴于苹果此次在相关专利中指出,会用眼球追踪来辅助手势操作,其认为,苹果此举并非为了立刻推出相关产品,反而偏向于前期的专利布局卡位。

“鉴于可以在商业上透过眼球追踪分析消费者偏好,反倒在B2B市场会比消费市场更早一步发展。”蔡卓卲表示。

监管层听取期权类产品汇报 利多交易所ETF扩容 这家农信社一口气领22张罚单 涉及20位高管和员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