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种医养结合模式让老有所依更有保障
“快,段婆婆发病了,呼吸困难!”11月16日半夜两点多,重庆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内,医生牟天华的电话响了,电话另一端传来护工焦急的声音,牟天华披上外套就往老人住处跑去。
吸氧、喷沙丁胺醇……牟天华对80岁的段云孜进行了抢救,老人终于缓了过来。
抢救如此及时,因为医院就在养老院内,两者相距不过500米。
养中有医
老人健康有了保障
其实,这并非是老人第一次发病。段云孜患有甲状腺癌、哮喘、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发病十分频繁。
“当初选这里除环境好外,就是因为福利院里有颐康医院。”段云孜有3个孩子,最远的在加拿大,近的也因为工作繁忙无法随时在身边照顾。因不想成为子女的拖累,3年前老伴去世后,段云孜就到处找养老院,有医疗保障是她最看重的地方。
住进福利院后,段云孜成了牟天华的忠实“粉丝”,“我还有牟医生微信,有什么不舒服我就给他发信息。”
“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再说这些婆婆爷爷对我也很好。”牟天华说,一来二往他和老人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去年他去西南医院进修半年,等他回来第二天,老人就掐着时间准时上门了。
居家养老
家庭医生上门服务
与段云孜不同,11月19日上午,家住九龙坡区石桥铺街道白鹤社区的马荣清正等着他的家庭医生上门。
“来,张嘴,让我看看你的喉咙。”10点多,石桥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李杨来了,她是老人的家庭医生。这几天,马荣清总觉得嗓子有些难受。
“喉咙可能有点发炎,最近是不是受凉感冒了?”李杨边问边给老人测血压。马荣清患高血压,定期测血压是必须的事情,一点也马虎不得。
按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李杨一年会上门做4次随访,平时老人有啥不舒服也可以直接联系李杨。
四种医养结合模式
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事实上,养老院内设医院或家庭医生上门服务,都是重庆推行的医养结合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621.76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20.2%,这就意味着每5个重庆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
如何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市卫健委家庭发展处副处长李云飞说,在传统养老模式中,“看病的地方养不了老,养老的地方看不了病”。为改变这种现状,重庆加大力度统筹医疗资源,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重庆已形成“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协作、居家医养”四种模式。一是医中有养模式,全市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有77家,提供养老护理服务的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22家,护理院(站)17家,康复医院18家;二是养中有医模式,全市举办或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有54所,占养老机构总数的3.86%;三是医养协作模式,全市共建立医养联合体534对,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协议合作签约率达81.6%;四是居家养老模式,我市居家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69.4%,有260万老年人享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