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社评:中菲修好的成果首先落到了地区内
习近平主席于20日至21日对菲律宾开展国事访问,广受国际舆论关注。习近平主席于2015年参加在菲律宾举行的APEC峰会,而中国国家主席对菲的上一次国事访问则要追溯到2005年。
中菲关系是这些年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摆动最大的之一,阿基诺三世执政的那几年菲律宾与中国因南海问题激烈摩擦,两国关系出现后退。杜特尔特总统改变了菲外交路线,推动实现了中菲关系重回正轨。
中国2016年首次超过日本成为菲律宾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1至9月中菲贸易额达到415亿美元,同比再增长12.4%。中国企业迄今累计在菲律宾签订工程承包合同额228.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64.7亿美元。两国就双方渔民在特定区域的捕捞作业做出妥善安排,中国还帮助菲律宾渔民发展水产养殖业并赠送了两批共20万尾东星斑鱼苗。
另外中菲就共同开发南海油气资源开展磋商,两国如达成协议,将成为南海沿岸国之间的突破性进展,产生示范效应。
然而中菲搁置争议并发展伙伴关系,并非所有人都高兴。除了菲国内亲美力量在该国体制下必然产生掣肘作用,美国和西方的一些政治和舆论力量更不愿意看到菲律宾同中国走近,常以各种方式向杜特尔特政府施压,抹黑中菲合作。
比如近日一些西方媒体鼓噪菲律宾转向同中国友好“吃亏了”,并且声称中国承诺的对菲援助和投资“大部分都没落实”,把菲律宾“骗了”。这种舆论明显意在挑拨中菲关系,用心很不光明。
众所周知,这几年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合作不断推进,菲律宾又是典型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且显然是重点国家之一,中国有什么理由主动将这期间的对外合作项目和投资绕开菲律宾呢?
实际情况是,中菲两国的操作层面一直在积极开展工作,推动两国合作工程的立项和开工。在菲律宾的国情下,这个速度一点都不慢。
有意思的是,西方舆论不断指责“一带一路”造成了一些国家的“债务陷阱”,而到了菲律宾这里又成了中国“口惠而实不至”,这种粗糙矛盾的背后就是那些舆论对中国冰冻三尺的偏见甚至敌意。
当美国从战略上瞄准了中国的时候,处在邻近中国且被美国高度关注的地区,菲律宾要保持独立的战略思考和定力看来是件挺不容易的事。
然而独立的思想力量和政治意志对任何国家又都是必需的。当初杜特尔特重修对华友好时,独立的思考使菲律宾面对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同中国对立又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有的话,那种好处是属于菲律宾的,还是被外部力量享用了呢?
南海国家彼此对立,谁是受益者?这样的问题永远是整个地区的警钟。菲律宾作为美国在东南亚的盟友之一,将长期是西方舆论挑动南海是非的主攻目标。在经历了各种变故和尝试后,菲律宾社会自有其愈发成熟的判断力。
相信很多菲律宾精英都想过,在中国崛起之前,菲律宾和整个东南亚只能靠着美国和广义的西方,没有什么选择。但大多数东南亚国家未能走向现代化。
中国增加了菲律宾的合作选择,而不是用中国替代别的选择。因为中国崛起,菲律宾和东南亚更受重视了。杜特尔特改与中国修好,更使今天的菲律宾比阿基诺三世时代的菲律宾受到了美日等国的更多尊重,战略主动性替换了马尼拉过去的对外依附性。
中菲友好合作具有重大、系统的意义。它顿然改变了菲律宾的战略处境,带来了中菲互利共赢和菲律宾发展新的格局。假以时日,这样的路线必将结出硕果。我们希望,习近平主席的国事访问将对加快中菲合作带来新的推动。
责任编辑: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