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为何会在近代“落后” | 本周荐书
《大分流之外:中国和欧洲经济变迁的政治》作者:(美)王国斌、(美)让-劳伦·罗森萨尔 译者:周琳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年10月
美国“加州学派”历史学者彭慕兰的《大分流》曾高调进入中国。2004年,大陆和台湾同时出版了中译本。《大分流》使“大分流”成为学术界和读书圈的流行词,也再度引起对“中国何以在近代落后”的热议。不过,提问方式变了。
“中国何以在近代落后”,假设欧洲是历史进程的标准,据此问中国何以没有走上这一道路。“大分流”则打破欧洲中心论,主张两者在十六七世纪前没有那么大的差异。“例外的”是欧洲成功,而不是中国落后。前些年,同属加州学派的历史学者王国斌,与经济学者让-劳伦·罗森萨尔一起跨学科合著《大分流之外》,如今出版了中译本。
所谓“大分流之外”,是指将大分流的时间,往前追溯到十一世纪。全书驳斥大分流是源于制度差异、家庭结构不同等说法,提出疆域范围、政体和市场规模才是更基础的因素。历史进程之复杂,绝不是一种学说就能回答。任何关于近代中国与欧洲比较的学说都无一不在受到追捧后遭遇反思、批判,除非从未引起注意。《大分流之外》也不是定论,不过两位作者提出了不少可供继续商榷的命题,而他们对历史进程中“政治经济”的强调,以及对未来受历史影响的重提也不乏真知灼见。(罗东)
《沃普萧纪事》作者:(美)约翰·契弗 译者:朱世达 译林出版社 2018年10月
约翰·契弗以创作了“契弗文风”的短篇小说闻名,而《沃普萧纪事》则是契弗的长篇处女作,此书在1958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可以视为契弗踏入文坛的处女作,小说的风格也与其短篇略显不同。
《沃普萧纪事》讲述了沃普萧家族的众生相,年迈的老太婆霍诺拉·沃普萧留下遗嘱,要求年轻的摩西和科弗利必须出门闯荡。在冒险的过程中,兄弟二人遭遇了令人啼笑皆非的、黑色幽默式的命运,他们的父亲利安德既对霍诺拉的决定抱怨不休,又赞同那句“沃普萧的人必须要出门闯荡”。整本小说透露着一股美国文学中的拓荒精神,又以温情而幽默的笔触调侃人生的百般命运,在契弗的笔下,每个人的人生都变得渺小、可怜,又在各自的意志中透露着些许可爱。(宫照华)
《广岛倒计时》作者:(英)史蒂芬·沃克 译者:朱鸿飞 中资海派 | 新世界出版社 2018年10月
每当提到广岛核爆,总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当年美国应不应该投下原子弹?这是个具有巨大争议的历史问题,很多人都是摆上很多无辜生命逝去的数据,从而得出不该投下原子弹的结论。但在《广岛倒计时》中,沃克没有给出自己的答案,而是将视线投射到了历史现场的种种道德抉择与命运纠葛中,通过各种官方档案、信件、回忆录、实地调查和对多位亲历者的采访,揭开了人性的复杂困境。通向广岛这一事件的路如此之多,看看不断涌现的学术著作便会知晓,沃克只是选择了1945年夏天的一小段时间。在他看来,这些故事中几乎包含了所有元素,虽然无法完整拼贴出所发生的一切,但能帮助人们切身理解广岛事件的特殊情境。而在实地调研中,沃克所听到的那些有名或无名者的故事,所经历的种种震惊、忧惧、痛苦、激动、感动的情绪,则成为了这本书的灵魂。
沃克的文字,为这本书赋予了独特的节奏。他以倒叙的结构,从美国1945年7月16日在洛斯阿拉莫斯进行原子弹试爆一直讲到广岛核爆后的18个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叙事节奏越来越快,并在多个视角间切换,如同电影般,剪辑愈发凌厉。虽然我们早就知道了即将发生的事情,但依然忍不住跟随这些故事走到终点。(杨司奇)
《全球化时代:无政府主义者与反殖民想象》作者:(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著 译者:董子云 商务印书馆 2018年10月
以《想象的共同体》闻名的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写了一本小说一样的学术著作,其中译本《全球化时代:无政府主义者与反殖民想象》是首次在中国出版。这本书是他在写作上的一次创新,他将自己对“早期全球化时代”(指19世纪晚期)的观察和研究,融入了从伦敦、巴黎到香港、马尼拉、新加坡等世界版图和不同人物的活动线索之中。全球化不是一个新事物,19世纪晚期,电报、万国邮政联盟、铁路与蒸汽船使得跨国连接成为可能,而科学发现、文化传播甚至军事斗争的相互影响也变得更加明显。
人口迁移与观念传播同时进行,无政府主义与民族主义相遇,策划了数次引人注目的暗杀行动,几乎同时爆发民族主义起义,其间革命者互通有无、协调行动,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全球性合作。读者会在阿根廷、新泽西、法国和巴斯克人故乡碰到意大利人,在海地、美国、法国和菲律宾碰到波多黎各人和古巴人……在此基础上,他试图阐明早期全球化时代无政府主义如何影响了民族主义,而全球组织网络又如何塑造了世界各地的民族主义运动。(董牧孜)
《圣诞老人》作者:(芬)毛里·库纳斯、(芬)塔莉娅·库纳斯 译者:张蕾 蒲公英童书 |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8年11月
这部绘本讲的故事是: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住着一群圣诞精灵……和圣诞老人。圣诞老人的传说有着奇妙的魅力,尽管他的来历并不那么明确,更与宗教传统中的圣诞节画风迥异,但凭借送礼物的慷慨勤奋和慈祥可爱的样貌,已经成为西方圣诞节最具流行力的符号。在期待自己的长袜被圣诞老人塞进满满礼物的时候,很多世界各地的小朋友都会问:圣诞老人从哪里来?他为什么能在一晚上送完这么多礼物?除了这一天晚上,他都在做些什么?
芬兰作家毛里·库纳斯和夫人塔莉娅·库纳斯的这部绘本,给出了充满想象力和人情味的答案。圣诞老人和圣诞老奶奶、由屋仙和树仙变成的圣诞精灵们一起,住在芬兰拉普兰地区耳朵山上一个人迹罕至的村子里,他们喂养动物,洗洗涮涮,在各种手工作坊里忙着准备给小朋友的礼物,每天都忙得不行。这个故事融汇了北欧传统神话和作者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乡土式的淳朴与神奇的魔法并存。毛里·库纳斯的画风温暖又详实,仔细去看那些和圣诞老人一样穿着红袍子留着白胡子的精灵们,总能发现让人乐不可支的细节。读过会觉得:即使我们永远到不了这个山上的小村子,但想象它真的存在,毕竟是快乐的啊。(李妍)
《想太多的猫和淡定的狗》作者:(英)安迪·莱利 译者:孙晔 新经典文化 | 南海出版公司 2018年11月
这是一本画给大人看的减压绘本——一只神经大条的方形狗和一只想象力丰富的炸毛猫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一只“没头脑”,一只“不高兴”。猫咪天天思考喵生:为什么我天天要做这些无意义的事情,挠这些黑色的唱片好无趣,这个世界充满了这样的神秘事件;狗狗则选择蠢萌到底:我好像一下子忘记了我是谁,周围一切都是怎么回事,管他呢。
安迪·莱利在这里延续了《作死的兔子》中的幽默想象力,而猫狗的故事则更多了几分生活气。他俩合起来不就是生活中的我们,时而犯蠢时而纠结,面对选择要么像狗一样任性作决定,要么像猫一样大脑里塞满了内心独白——“我正在思考‘思考’这件事,在不停地思考为什么我无法放松。这就是问题所在。我恨思考!”故事的幽默感来源于寻常生活的别致刻画,既有真实和熟悉的感觉,又有引人发笑的出其不意。(吕婉婷)
作者:书评周刊编辑部
编辑:徐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