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贵州:万桥飞架 千山万壑变“高速平原”
万桥飞架千山万壑变“高速平原”
——贵州省交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令人瞩目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在喀斯特高原上建设高速公路困难重重。改革开放40年来,数代建设者在曾经“连峰际天,飞鸟不通”的黔中大地上构建起了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雄踞崇山峻岭中的2万余座桥梁,更是创造了数十个“世界第一”,打造了数量多、类型全、技术复杂、难度极大的“桥梁博物馆”。
在11月13日举行的“我到贵州来看桥”大型主题宣传启动仪式上,一幅幅大桥飞跨崇山峻岭的图片就让观众赞叹不已。透过图片,大家深切感受到,随着一座座在高山峡谷间大桥的成功架设,贵州已成为畅通的“高速平原”,一幅波澜壮阔的立体大交通网得以徐徐展开。
大交通不断释放大活力,彰显大效应,开阔了贵州人的视野、激活了干部思想观念、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贵州山区万桥飞架
从2932座到21509座贵州桥
自古以来,连通西南地区的难点在贵州,落后的交通状况,严重地制约了贵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是夜郎真自大,只因无路去中原”,道出了贵州人的无奈与心酸。
1978年,贵州桥梁数量仅为2932座、6.2万延米。为了打开交通,贵州认定一个理:要致富,先修路,修路必修桥。通过改革开放40年的不懈努力,截至2017年底,全省拥有桥梁21509座、270.2万延米,数量为1978年的43倍。
而在已建成的桥梁中,贵州桥梁创造了“六个世界第一”。
“贵州桥不仅有‘量’和‘质’,更有‘型’。贵州桥梁覆盖了梁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等桥梁结构型式,几乎包揽了当今世界上的全部桥型。”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高卫东表示,穿行在贵州高原上,处处有桥梁,座座皆不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彩贵州桥文化。同时,由于贵州地势复杂,桥梁设计施工难度非常大,贵州桥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其造桥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四通八达的路网
从无到有的立体大交通
1986年8月15日,贵阳至黄果树汽车专用公路开工建设,由此开贵州高等级公路建设之先河,标志着贵州交通发展一个新时期的来临。2015年,贵州成为西部地区第1个、全国第9个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份,基本构建了高速公路骨架网络。
1978年,贵州公路通车里程仅为3.06万公里,到2017年底,全省通车里程达到19.4万公里,是改革开放前的6.3倍。
高速公路建设只是贵州交通建设的一个缩影,贵州交通运输正向立体化、快捷化、多元化快速发展。在贵州,高速公路县县通达、高速铁路风驰电掣、民航展翅飞出新高,乌江水道全线通航。
交通畅达推动经济发展
人流、物流、资金流因路聚拢
搭建的是桥,沟通的是路,连起的是小康和民心。
经过40年的努力,放眼贵州大地,一幅波澜壮阔的立体大交通网越织越密。随着一座座桥梁飞架南北,贵州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不断凸显。仅以旅游业为例,今年上半年,贵州旅游业保持井喷式增长态势,旅游总人数4.7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4.1%。
有了桥梁支撑,覆盖全省、通达全国、内捷外畅的“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地位得以形成。
去年8月,贵州启动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以来,超过15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益,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已成为老百姓获得感最强的民生项目之一,人气向农村聚集。
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货物运输效率显著提升,物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17年,全省全年完成货运量8.92亿吨、货物周转量1008.58亿吨公里,物流向贵州聚集。
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为许多大企业、投资商到贵州投资兴业增添了信心。微软、西门子、阿里巴巴、富士康等一大批500强企业相继入黔,资金流流向贵州。(记者 刘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