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过半,热潮不减

日期:11-19
议论文学生大赛

原标题:大赛过半,热潮不减

由本报主办的首届“新声代”全国中学生议论文大赛已经开启一个多月,我们得到了全国各地广大师生的积极支持,收到了百余篇优秀稿件。

各高校的老师纷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培养、提高学生对时事的洞察能力及议论文写作能力。为何议论文大赛受到学子和老师家长的强烈关注,听听来自杭州重点高中的三位特技教师如何说。

热爱思辨的热血少年们,快快拿起你的笔,针砭时弊,直抒胸臆,在下半程大赛中崭露头角。

有新鲜观点,才打动人心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文章只能说是没有病句吧,但我就是特别爱看他的文章。因为他的文章里总有些新鲜的观点,这个非常打动我。”语文特级教师、杭二中语文教育组组长陈欢如是说。

作为资深的语文老师,陈欢认为议论文写作对中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习惯从书本和老师的教育中汲取知识的学生,很多时候像是生活在象牙塔里。而议论文写作是一扇通往现实世界的窗,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并学会深度思考。同时,作为一个强调逻辑完整性的文体,议论文的写作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逻辑思考和清晰表达的能力。而不论是日常与人的交流、工作中需要处理的问题还是继续深造论文的撰写,都离不开逻辑。

但在这次议论文大赛中,陈老师发现了一些问题。

“学生们写的东西,也不是说不好,但总觉得他们所写的东西并不是他发自内心想表达的。”这个问题在她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时常出现。文采和引经据典固然锦上添花,但议论文的核心是观点。当剥离华美的包装后,文章的思想内核却并不深厚,难免让人产生失望的感觉。陈老师的建议是,写文章不必着急动笔,而是深入的思考和积淀,等待观点真正形成。先抽象再演绎,才是正确的道路。

除此之外,表达方式也是陈老师所关注的地方。有的同学习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用艰深晦涩的话语自我表达。可大多数时候真正的好文章,比如《论语》或老舍的作品,都是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最深刻的道理。学生应当在如何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方面做出努力,而非展示自己的阅读量和知识背景。

激扬文字之时洞明世事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辅书”是很多学生的常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氛围亟需营造。这种现实和价值观念、成长环境、学习压力等都有关系。因此,在全国优秀教师,杭高副校长许涛眼里,此次议论文大赛意义重大。

在许涛老师看来,议论文写作意义主要有二:一是引导理性表达。写作就是要使看不见的被看见。议论文写作能引领学生在面对社会万象时,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从而激发思考,激活思维,激荡智慧。二是增强公民意识。现代公民应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议论文写作能让学生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之时洞明世事,练达人情,以更好地抵达真相、真实和真理,更好地遇见生命的大视野、大格局和大情怀。“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要学好语文,必须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才能真正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奠基。

评中有情怀,论中见智慧

“写作问题归根结底是思想问题,而评论尤甚,”童洪星告诉记者,“我一直讲一句话,写什么比怎么写重要。”童洪星是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杭州学军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他已经连续带了四年的高三生,社会对于议论文的关注,让童老师感受到引导学生具有思辨能力愈发重要。

以2016年高考作文为例,浙江省要求只能采用议论文形式,而2017年的作文题目中要求学生“评说”,也倾向于写议论文。“高考命题在有意识地引导,”童老师平时上课就告诉他的学生,“评说”不等同于“阐述”,其中的逻辑关系、内在关联,需要去思考与挖掘。“无病呻吟最可怕,”童老师笑了笑,“我们现在有一个偏差,执着于形式,却不注重思维意识的培养,对社会问题的论述没有新意。”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要写对于“租生活”的看法,大多数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租赁消费形式的思维里,可是换个角度,人不就是天地间的过客,暂时租用地球吗?而这样的解读,还没有出现在他批阅过的学生文章当中。

本报记者陈进红通讯员黄寅姜安琪严檞青

伊犁河最大桥合龙拟明年年底前通车 驻港部队展示中马泰联演成果 观众:解放军太圈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