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世界一线城市榜单”兴奋,也是一种不自信
■观察家
高速发展的中国大城市需要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评价体系。
近日,一份关于世界城市分级排名的榜单《世界城市名册2018》,引起了国内舆论关注。该榜单由一家名为“全球化与世界城市(GaWC)研究网络”的机构编制,以175家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公司在世界各大城市中的办公网络为指标,对707座城市进行分级排名。按照GaWC对于城市的分级,中国北上广深及中国台北、香港六个城市进入了全球一线城市行列。北京和香港还进入了世界“四强”。
该榜单所运用的一二三四线城市分级,在我国并不陌生,有着极为广泛的民意基础。长期以来,中国国内就对城市进行分级排序,不同城市之间,常常为“排座”的升降争得不可开交。此番GaWC将城市分级上升到了“世界”,显而易见更是触到了一些中国城市的兴奋点。
不可否认,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可以说,一些城市已完全能够比肩世界一流城市。无论是经济活力、城市便利乃至市民的精神风貌等均不输于人。然而,我们很难发现沉稳厚重的“城市自信”,一出现什么排名,充斥坊间的,要么是名次上升的喜形于色,要么是未能上榜的各种不服。此次面对GaWC的排名依然如此。
坦率而言,虽然国内不少媒体在报道此次排名中将GaWC称为著名国际研究机构,但对于国人来说,这家机构还是相当陌生的。从有关报道得知,GaWC这个机构由英国拉夫堡大学地理系创建,但拉夫堡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却不靠前。而对于GaWC发布的世界城市排名,国际主流媒体也并未关注。
更重要的是,GaWC世界城市分级排名所依据的指标体系也非国内所流行的。它主要依据银行、保险、法律、咨询管理、广告和会计这六大行业在城市中的分布来计算。也就是说,某个城市中这六个行业分布得越多、级别越高,该城市得分就越多。
任何一个榜单都有自己的指标构成和计算依据,这并无可指摘之处。GaWC所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未尝不无道理,但是否权威和科学,的确存疑。充其量,它可以算作是某一领域和方向的榜单,但要据此把世界城市划分出一二三四线来,也只是一家之言。
当然,真正的问题并不是GaWC的榜单是否权威科学,而是它在国内居然能引起如此强烈的关注。这自然是因为国内缺乏权威的类似研究,没有形成公认的对于现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评价体系。目前国内各种针对城市的评级争议不小,除了满足某些城市的虚荣心,其实很多并无太大参考价值。
如此,自然将“城市排名”的评价话语权拱手让于他人,为某些机构“淘金”创造了空间。因此,我们应该重新认识,高速发展的中国大城市的确需要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评价体系。以此激励城市提高治理水平,让城市发展更加适合人居住,让民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更为重要的是,这也与当前我国不少城市治理者的心浮气躁,重成绩轻问题,好大喜功的心理有关。而对于真正的问题认识不足,比如快速发展的新城区配套不足、城市精细化治理、法治政府以及环保等方面依然有欠缺,因而一些城市也缺乏改进动力。
真正的大国大城,应有足够的自信和定力,看到自己的成绩,也不回避不足。名次升降仅是一时之间,关键是要明确发展城市究竟为谁。否则,一份很难说有多重分量的城市榜单,仅仅因其冠以“世界”的名头就引起国内媒体和城市的热议,实在让人有些“尬”。
□徐冰(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