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博会:按下茶产业升级快进键

日期:11-18
茶业茶博会武夷星

原标题:茶博会:按下茶产业升级快进键

16日,第十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武夷山开馆,本届茶博会共设标准展位1278个,吸引576家企业参展,邀请VIP采购商4000家以上。现场签约27个招商引资项目,累计总投资90.17亿元。同期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邀请全国茶业界精英、知名学者、企业近千人参会,推动我省茶产业与全国茶业界交流互鉴,共谋发展路。

品质为王

茶业作为我省的特色农业,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茶博会上的鲜明主题。“如今,福建茶园面积在全国第三,产量和产值是全国第一,全国茶业同行都抱着学习的态度来认真取经。”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说,十年来福建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产、优质、生态、高效这些亮点。福建要做强茶业,还是要打生态牌,品质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门。

在茶业年会上,越来越多的茶企回归品质谈发展。“有些茶叶品牌以虚高的价格获利,但这种营销模式不能长久,品质才是最后的检验标准,价格最终还是会回归到产品价值的。”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方认为,生态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释放更多红利。

在武夷山九龙山,武夷星茶业投入数千万元,种植2万多株树,打造占地1310亩的生态茶园,茶园林木覆盖率达到30%。“以往种茶只求多,不求精,化肥用得多,茶树营养过剩、无序种植,不仅不能提高品质,反而会破坏水土,破坏武夷山茶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武夷山市副市长张贤军说,近年来,南平推进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推行茶园标准化和有机化,开展茶山整治。如今,南平市62.3万亩茶园近一半达到“头上戴帽、腰间系带、脚下穿鞋”的生态茶园标准。今年6月,武夷星茶业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院士工作站,通过院士专家团队的产学研对接,对武夷岩茶制作加工、茶叶质量安全管控、有机茶园管护及虫害防治进行指导和研究,提升武夷茶的“生态味道”。

围绕茶叶品质、行业素质的提升,茶行业与茶企协同发力,在本届茶业年会中,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骏眉红茶团体标准,规范骏眉红茶行业对标生产,推动骏眉红茶行业的健康发展。

抱团取暖

在本届茶博会现场,除了品牌茶企外,“坦洋工夫”“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等区域公用品牌组团参展,成为亮点。

今年茶博会福州展位上,10家茉莉花茶企业共同亮相。“福州茉莉花茶产业抱团参展,宣传推广效果明显,预计本届茶博会春伦将签约十多个采购项目。”春伦茶业宣传部经理杜禄文说,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取暖,作为老牌茶企,春伦已连续参展12届。2012年开始,福州茉莉花茶协会牵头参展,带动产业集中发力后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

“福安市由茶业局和茶业协会出资牵头,组织8家当地小有名气的茶企抱团参展,打‘坦洋工夫’区域公用品牌,为当地企业走出去提供条件。”福安市茶业管理局局长温玲光说,以往“坦洋工夫”主要销往山东、广东、内蒙古等地,打区域公用品牌参展后,工夫红茶市场拓展到了江浙地区。

“多数茶企规模较小,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这两端,发展明显受到限制。”王庆说,培养跨地域的、全国性的茶业区域公用品牌将成为未来品牌发展方向。今年7月,南平市发布首批“武夷山水”公用品牌,率先走出第一步,武夷山香江茶业、武夷星茶业、正山茶业、永生茶业、古茶道茶业等茶企共享品牌的溢价增值效益。

多元营销

“茶品质的高低、产品的好坏,都需要消费者来验证。”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天权提出,茶企应该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年龄、偏好、购买力,以此为根据创新产品,树立产品形象。

从产品、包装到科研创新,本届茶博会上,茶企纷纷推出有记忆点的特色产品,提升品牌竞争力。80后、90后消费市场成为传统茶企的竞争热土。在武夷山桐木关茶业展区,选用传统工艺的烟熏小种,搭配牛奶、玫瑰花、柠檬干、茉莉花加以冲泡的新式茶饮广受年轻顾客好评。“在保持传统品质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着眼青春市场,在产品、包装上迎合年轻人需求。”企业负责人说。

运用科技手段,打破市场壁垒。在正山堂展区,工作人员操作智能茶饮机,将茶胶囊一放,一按即可冲泡茶叶。“这款冲泡机可以最大程度接近茶艺师手工冲泡水平,满足商务人士喝‘功夫茶’不费功夫的需求。”正山堂项目经理叶祖望介绍,智能茶饮冲泡机拥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能够通过胶囊茶包装上的识别码,智能识别最佳冲泡参数,通过多道冲泡工艺,展现每道茶汤口感变化,还原高端茶品质。

茶旅融合成为茶人共同关注的焦点。“生态茶文化旅游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可以充分发挥茶产业的行业特点,构建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济,互促共生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王庆认为,推动茶旅联姻、茶文融合是国内茶产业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武夷山“印象大红袍”就是一个茶旅融合的典范。(记者 郑雨萱)

龙溪-虹口国家自然保护区获批全国林业科普基地 我省政法机关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