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搞“一刀切”力求“双提质”
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来山西开展“回头看”,更为我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山西提供强大动力。正值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阶段,全省各地坚持真改、实改、改到位,开展精准化治理,不搞“一刀切”,聚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进入新阶段,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摒弃“一刀切”的简单管控,最大限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是各地的普遍选择。11月12日,阳泉市空气质量遭遇轻-中度污染,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随之启动。华越公司副总工程师李世平告诉记者:“以往遭遇黄色预警时,公司的电焊、切割、打磨等多个车间都必须停产,但此次只有喷涂车间停产,企业基本保持正常生产。”这是《阳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后带来的新变化。华越公司去年同期曾出现过一个月有15天全厂停产的状况,而今年同样情况下,原本需要停产的工序,80%都可以正常生产。正是因为不搞“一刀切”,推行一厂一策,阳泉市在确保减排的同时,保障了全市企业最大限度正常生产经营。
精细化治理、差异化管控正成为全省各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特点。11月5日,晋城市出台《重点行业绿色评估与差异化管控方案》,划分A、B、C、D四级,得分为A级的企业不予错峰生产,B级企业错峰30%,C级企业错峰40%,D级企业责令全面停产整治。最近,晋城市对16个煤化工企业进行绿色评估,拉出了企业的环境问题清单,提出了具体的评估结果。本次仅对获得D评级的三家企业被责令全面停产整治,其他各企业均保持正常生产或错峰生产。同样,临汾、吕梁、大同等市也执行了重点行业企业差异化管理,实施了“一厂一策”、引导企业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提前储备原辅材料、错峰运输、提高污染治理设施处理效率等一系列措施,致力推动生态环保进入新阶段。
科学施策有力推动着企业发展、环保成效“双提质”。洗煤产业是介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得益于全市强力推动的洗煤企业煤棚技改工作,抓好了环保提前量,掌握了发展主动权。介休洗煤企业实现了产量、效益双提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地各大洗煤企业仅用一年时间就赚回了煤棚技改的投资费用。35个洗煤企业产值破亿元,7个企业纳税超过千万元,成为税收稳定增长的重要来源。煤棚技改之后,洗煤企业环保达标,保证了正常生产,直接稳定了洗煤行业职工5500余人的就业,年人均工资达到3.6万元以上,保障了近2万人的生活。与之关联性最强的汽车运输业,稳定就业1万余人,年均人收入超过7万元,保障3万余人生活。同时,介休对无能力实施煤场封闭的企业科学处置,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为当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提供了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保障。
在民生领域,各地同样科学施策,最大限度让群众受益、满意。忻州市在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工程中,细化工作方案、有效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群众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忻州市忻府区播明镇西播明村属于禁煤区村庄,全村720口人,在册户数270户,院落155个,煤改气户数184户。前期,区政府和村委强化宣传发动,通过召开支部、村委干部会,党员、村民代表会,干部带头,党员带头,贏得群众的积极配合。5天时间内,村民就交齐煤改气建设集资款100.1万元。在冬季取暖前,完成管沟开挖420米,管网架空铺设3000米,入户安装184户。村民老冯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再也不用烟熏火燎烧锅炉了,一大早起来感觉空气里都透着清爽。”
目前,全省各地正以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我省开展“回头看”为契机,积极回应全省3700万人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摘掉重污染帽子的强烈愿望。通过绿色导向、动态调整和强化应急等一系列科学措施,众多企业的观念也日益由“要我环保”向“我要环保”转变。(段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