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脱贫攻坚一线故事:“日记支书”呈现的“秘密”
阳光明媚的上午,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二塘乡隆欠村的党员活动室里,村党支部书记冶成文正在默头写《日记》。2014年11月担任隆欠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他每天上衣口袋里总是装着一本日记本,记录着一天的工作、心得、计划、变化……
日记里的“变化”
从当上村党支部书记那天起,冶成文就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改变村子的面貌,让村民们早日过上幸福的生活。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在工作中意识到自己需要提高文化水平,来更好地开展工作。他想到了写日记的方法,把每天的学习、所思所想、工作内容记录下来,指导践行自己的工作实践。
翻开隆欠村冶成文的日记本,质朴的话语扑面而来,里面记载着这位村支书的工作、学习,有长有短、有字有图,每本都是厚厚的。虽然不精致,但都写得工工整整,有的还附着打印出来的小照片。看到日记,就能清楚了解冶成文的书记历程和村子近年来的发展历史。
“4月28日,周六,村里后山的绿化已经全部完成,共栽树36公顷树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植树造林造福子孙后代,几年后那里就会变成一片树林。”
“5月16日,周三,今天在村扶贫工作室召开了脱贫攻坚问题整改与推进会,要求我们村‘两委’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对‘530’贷款和互助资金的安全运行等进行回头看,逐户进行走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可以说,这日记也是他的工作日志。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冶成文的工作思路越来越清晰,对各项内容的落实和推进越来越明确,工作干得越来越扎实。这每项工作的开展,一步步改变了村子的面貌,也拉近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心。
日记里的“扶贫”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冶成文整天跟随村“第一书记”走家串户,用他的《日记》工作法,详细记录着全村贫困户家庭的情况和需求。
2018年3月,到了轮换“第一书记”的时候,冶成文翻看《日记》,想到前任第一书记莫正湖,当年住在党员活动室,实干苦干,为村民脱贫致富出主意想办法谋思路的辛苦,就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表达了全村群众对驻村第一书记莫正湖的感激之情。没想到,寄出去不久的信在青海日报上发表了,轰动了全县,当问到冶成文,你是怎么想到写信时?,他说:“莫正湖书记走了有几个月了,我看着他在时我写的那些《日记》,就能想到他在村里的时候,为我们村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心中充满了感谢,我想写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就写了封信给他”。
冶成文觉得《日记》是他宝贵的财富,每当翻看就能想到当时的经历,心中的各种情感就跟着涌动而来,让他觉得做的每件事和过的每个日子都有意义。
日记里的“助困”
冶成文上任以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扶贫。今年4月底的一天,他来到了贫困户马法土买家,远远地就看到马法土买家门口的土墙边还堆放着村里发放的铁皮大门。他进门就问:“马法土买,其他村民的铁皮大门已经安装了,你们家的怎么还放在门口呢?”,他到马法土买家了解情况,马法土买流着眼泪说:“我家里实在没有钱安装大门,所以一直拖着没有安装。”冶成文赶紧安慰她不要着急,并表示村上会想办法解决她的困难。
一回到办公室,冶成云就拿出日记本,把今天看到的写了下来,并给第一书记张英才看,张书记看后,立即和冶成文讨论怎么样解决马法土买家的困难。他们想到了向第一书记派出单位的同事开展捐款募资,张英才便写了一封捐款信拿到了单位。没想到3天后,就收到了单位20多位党员干部的捐款共计2050元。
5月8日,冶成文和张英才一起来到马法土买家,把收到的捐款送到她家里,当马法土买拿着钱激动地说:“党的干部太好了,在我家里困难的时候,冶书记和第一书记这么快就解决了我的困难,我明天就把大门安上。”
在这几年的日记中,这样的故事就有几十件,它们如同冶成文脱贫工作的台账,真实地记录了冶成文扶贫工作的经历,也成为激励他继续干好工作的动力源。(赵 睿 王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