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衡一号卫星将帮助APSCO成员国监测地震电磁
新京报快讯(记者 倪伟)记者今天(11月14日)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高层论坛获悉,我国年初发射的 “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将为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地震电磁监测数据,开展地震电离层前兆特征更深入的监测研究。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大会今天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对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表示祝贺。
该组织今天发布了《亚太空间合作组织2030年发展愿景》,提出在2030年前将满足成员国在城市规划、灾害监测与评估、农业与森林普查等方面的需求,并探索构建成员国基于空间技术的灾难监控和预防网,形成服务于成员国的灾难监控和应急响应体系。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高层论坛今天在北京举行。
中国为成员国提供22万幅卫星图像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立于2008年,总部设在北京,是亚太地区具有独立国际法地位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是继欧洲空间局之后,全球第二个政府间区域空间合作组织。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目前有8个成员国——中国、孟加拉国、伊朗、蒙古、巴基斯坦、秘鲁、泰国、土耳其,1个签约国印度尼西亚,1个观察员国墨西哥和1个准成员国埃及。
其中,中方是组织的东道国和主要合作项目牵头国,同时也是主要资源(奖学金、遥感数据、气象数据)的提供者。
据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秘书长李新军介绍,10年间,该组织一共实施了13个项目,重点建立了6个合作网络,包括数据共享网络、空间段网络和相关地面系统网络、亚太地基空间物体观测网络、灾害监测网络、空间应用网络、教育培训网络。
其中,中国提出并牵头实施了联合多任务小卫星星座、大学生小卫星等重大合作项目,并向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提供了22万幅卫星图像,广泛应用于成员国灾害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估、自然资源和农业产量评估等领域。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构建了空间观测网络。
探索构建亚太灾难监控和预防网
在已有合作基础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2030年发展愿景》设定了未来10余年的合作目标。
《2030年发展愿景》提出,要基于成员国已有和后续共同研发的卫星资源,构建数据共享服务云平台,满足成员国在城市规划、灾害监测与评估、农业与森林普查等方面的需求。
基于通信、遥感、气象、导航等卫星技术和信息的综合应用,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将构建亚太空间技术服务网,建立农作物生长、交通物流等专业应用示范网。
基于遥感、气象、导航以及数据采集卫星星座信息,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探索构建亚太组织成员国基于空间技术的灾难监控和预防网,形成服务于成员国的灾难监控和应急响应体系。
据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战略规划与项目管理部部长马诺·奥皮麦介绍,该组织已经实施的地震电离层前兆特征监测研究项目一期,构建了成员国地震电离层前兆特征监测地面观测网,二期将拓展空间资源,提供更强的监测手段。中国将会提供相关空间电磁数据,例如年初发射的“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将参与其中。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十年工作成果展示。
中国将为成员国培养更多空间科学人才
今天,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与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气象局签署了“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共享及应用合作协定。据中国国家航天局秘书长李国平介绍,未来,中国将与成员国加强项目合作,完成好“联合多任务小卫星星座”等多个项目。
据悉,联合多任务小卫星星座项目,旨在显著增强成员国对地观测能力,至少包括11颗对地观测卫星和数据通信小卫星,其中8颗将由成员国联合研制。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理事会主席、蒙古国通信和信息技术局主席青巴特表示,系统目前已完成初步设计,“在成员国广袤的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地面站网络,也将在亚太组织对地观测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成员国提供数据。”
中国还将为成员国空间科学人才队伍培养提供更多支持,提升组织和成员国的内生动力。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今天与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所高校签订了人才培养合作备忘录,并与西北工业大学为共建的“航天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揭牌。
对于组成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培养航天人才是当务之急。在亚太组织的支持下,各成员国培养了逾200名博士以及硕士毕业生,超过1000人参加过短期培训,10多所大学参加了小卫星培训,100多名学生参与了空间竞赛以及夏季学校。
秘鲁国家航天局秘书长古斯塔夫· 亨里克曾在2006年参加过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与北航合作的APSCO MASTA培训项目,学习空间技术应用。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段学习经历对其自己和所在机构的工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古斯塔夫· 亨里克说,很多成员国主管和从事空间技术的人才,都出自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培养项目。
秘鲁于2016年发射了第一颗卫星,运行和应用这颗卫星的人,很多也是出自APSCO的培训项目。古斯塔夫· 亨里克说,两年以来卫星运行得很好,卫星数据不仅用于农业、遥感等领域,还用在了一些预期之外的新领域,例如打击非法采矿等。
新京报记者 倪伟 摄影 倪伟 见习编辑 于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