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项目奖“瘦身提质” 奖金增六成 跃升全国最高

日期:11-14
改革方案奖金奖励

原标题:广东科技项目奖“瘦身提质” 奖金增六成跃升全国最高

本报记者李振广州报道

“奖金上限7300万元,奖励力度跃升国内省市最高。”近日,一则对广东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解读消息在广东科技界频频刷屏。

上述消息来自于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两份文件。11月10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对外印发了《广东省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下称《改革方案》)、《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评审方案》(下称《评审方案》),正式启动了深化科技奖励制度的重大改革。

除广东科技奖奖金总额比此前增加2800万元、增幅为62%、上限达到7300万元之外,广东科技奖授奖数目还将减少三成,总数不超过185项;将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奖励对象由“公民”改为“个人”;还增加了由专家、机构、协会等提名奖项。

广东省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万陆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此举一是为了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这个长期痼疾和瓶颈;二是为了构建开放创新体系,实现整合全球高端创新要素资源。

改革侧重“减量提质”

按照《改革方案》规定,除了提高了奖励质量,新的奖励制度还特意控制了奖励数量。例如,授奖总数由不超过264项减少到不超过185项。

一位熟知内情的科研人员对此颇为认同。他认为,上述措施最大的意义在于改变了过去“撒胡椒面”的奖励模式,而是通过“减量提质”确实给研发团队提供强刺激,提高创新的积极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仅2017年度广东省就受理省科技奖励申报722项目(突出贡献奖6人和项目奖716项),其中自然科学类67项,技术发明类45项,科技进步类604项。这意味着,评选项目将涉及近千余名科研人员参与。

广东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张华(化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介绍,也在侧面印证了上述人士的观点。

张华说,因科技奖申请和答辩过程中需要填写大量材料,耗费了科研人员大量的时间,因此很多项目都选择服务外包。他的公司就专门为科研人员提供申报咨询和写手服务。

他透露,实际上很多申请没有走到最终参评环节,并非技术不行,而是“包装”不够漂亮。

本次《改革方案》提出,改革现行由科技人员申请报奖、推荐单位推荐的方式,实行由专家学者、组织机构、相关部门提名的制度,相关学会、行业协会(联合会)、社会力量设奖机构等也可以提名奖项。

“以前自荐申报等于凡是符合条件的都可以申请,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张华猜测,增加“提名制”等于人为加设了“门槛”,先由行业专家筛选一次。

而在万陆看来,改革实质上是在打破体制约束。“搞过申请的人都知道,评价机制往往是由行政部门制定的,比如发表论文数量等一些硬性指标有时候未必完全能说明问题。”

万陆曾在丹麦考察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作为一个非农业国家的丹麦,其养猪行业在全世界都非常具有竞争力,而实际上他们可供科技研发的投入非常少。“他们不依赖政府、专家决定投资哪项研发技术,而是由专家评委会通过企业投票决定研发哪项技术,所以非常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万陆说。

奖励对象由“公民”改为“个人”

万陆在研究过《改革方案》和《评审方案》后发现,广东此次改革实际上重组了广东科技奖励体系。

他认为有两点尤为值得关注,一是新增设科技合作奖,二是提出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奖励对象,由“公民”改为“个人”。

万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前者契合了广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迫切需求;后者则意味着广东科技奖励将实现对外开放,推动实现符合条件的省外、港澳台、国外人士平等参与广东科学技术奖励评选活动。

因历史原因,以往国家给广东的定位是国家科技产业中心。尽管与北京、上海比,广东的创新资源不足,但广东的传统就是巧用全国的创新资源,“广东老板是带着钱到全国去找项目和技术”。

而在新的阶段,万陆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东必须要做到:充分发挥制造业体系完备的优势、把握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弯道超车的机遇和整合全球高端创新要素资源。

“公民更强调特定国籍,这次的改变显示出国家一种更加开放的趋势,意味着条件成熟后,只要满足特定的条件,即使科学家没有中国国籍,其项目也有机会问鼎广东科技奖。”他说。

除此之外,他注意到《改革方案》中提出了定标、定额的评审制度。改革后,广东将对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实行按等级标准提名。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设置科技进步奖的初衷是鼓励科技成果转化,而当前广东成熟的市场机制已经建立,其作用可以交给市场完成。广东接下来将突出鼓励广东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

但万陆坦言,科技和产业也是存在巨大市场风险的,应用型科技研发也需要政府通过一些适当的补贴鼓励来弥补风险投入,尤其是在我们创新驱动的初期阶段。

“政府削减应用型科研投入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要根据阶段而定。如果创新驱动到了一定的阶段以后,企业创新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比较强的情况下,去削减这部分投入才可以。”万陆说。

美股盈利或已“触顶”波动加大将成美股“新常态” 美股盈利或已“触顶” 波动加大将成美股“新常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