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双11”是否忘了初心是想省钱
“双11”过后,一番熬夜忙活过后,网友们翻看订单,检验劳动成果。有人心满意足,有人则开始无情地吐槽自己,“怎么就管不住这手”呢?还有人发现,今年又买了不少可有可无的物品,追悔莫及。
在“双11”,打折促销、低价甩卖是最抢眼的关键词,也是最有吸引力的广告。可是,“双11”购物真的买到就是赚到了吗?
首先,冲动是魔鬼。“双11”俨然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折、优惠就在眼前,但数量有限,比反应,拼手速,简直就是一场更快、更高、更强的线上运动会。置身于这种“战局”之中,哪还顾得上反复考量、慢慢思考。正因此,囤货囤多的、囤错的,为数不少。看看网友的反映:囤的护手霜,估计得多长几双手;洗衣液买了4箱,算了算能用11个月;还有人调侃,去年“双11”囤的货大家都用完了吗?戳中不少人的痛点。
其次,买的没有卖的精。打折券、预付款、满400减50、满299减100……为了争夺消费者,商家各种营销套路,令人眼花缭乱。消费者为了用一张优惠券,想方设法去“凑单”;为了花掉商家送的券,一不留神又买了一单。在买买买这件事上,商家早已算准了用户的心理。打折、满减,看起来都是实打实的优惠,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诱敌深入”的计策。如今“双11”结束,人们为了省钱忙活一番,最后却花了更多的钱,这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
“双11”是购物狂欢节。狂欢带来的“欢”有多少,冷暖自知;“狂”,倒是让人看得分明。当然,一次集中购物而已,买多了也好,退货也罢,都是小事。但消费观是件大事,如何让消费更成熟、更理性从来都不是个小问题。在过去的10年间,“双11”从一个普通的日子发展为热闹的节日。从中,消费者见证了商品、支付、物流品质的不断提升,也从中获得了更多的满足。如今,人们更敢花钱了,更有能力、更有意愿去清空满满的购物车,但这不代表跟风消费、盲目消费、冲动消费等就不值得注意和警惕。网购是为了满足生活所需,提高生活品质,而不该导致浪费,甚至为生活添堵。
一句话,网购虽好,但不能忘了初心,别为了买而买。(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