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沙江堰塞湖过流川藏3.42万人转移
据新华社电记者12日从西藏江达县金沙江堰塞湖前线指挥部了解到,当日10时50分,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水位超过堰塞体人工泄流槽,开始泄流。
11月3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境内金沙江右岸再次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滑坡堵塞金沙江并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水位不断上涨,对下游沿江两岸造成安全隐患。后在四川和西藏两省区、有关部门和军队等共同努力下,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泄流槽工程完工。
20小时后形成较大规模泄流
12日10时50分,金沙江白格堰塞湖通过人工开挖泄流槽开始过流。据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介绍,12日4时45分,堰塞湖水位到达泄流槽底坎。12日10时,堰塞湖水位高于泄流槽底坎0.67米。堰塞湖蓄水量约5.24亿立方米,上下游邻近水文站水位、流量最近1小时尚无明显变化。现场专家估算,湖水冲刷泄流槽形成较大缺口约需要20小时,届时将形成较大规模泄流。另据应急管理部12日12时提供的数据显示,堰塞湖水位累计上涨61.08米,超过泄流槽底坎(2952.52米)0.92米,查算堰塞湖蓄水量约5.28亿立方米。
为做好堰塞湖应急处置工作,国家防总按照《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于12日4时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要求四川、西藏、云南等地和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长江防总根据《长江流域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于12日4时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西藏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西藏自治区防汛应急预案》,于11日20时将防汛应急响应由Ⅱ级升级至Ⅰ级。
泄洪影响区域实行交通管制
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开始过流后,过流量不足1立方米每秒,但正积蓄能量,堰塞湖水位继续上涨,预计13日晚间将出现最大流量。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最新数据显示,11月12日15时,金沙江波罗站水位2955.10米,堰塞湖水位2953.81米,最近1小时上涨0.12米,累计上涨61.45米,超过泄流槽底坎1.29米,查算堰塞湖蓄水量约5.34亿立方米。坝下站水位2850.11米,最近1小时基本无变化。
据了解,金沙江白格堰塞湖人工泄流槽顶宽42米,底宽3米,最大开挖深度15米,总长度220米,累计修筑施工便道2.5公里,开挖和翻渣累计土石方工程量13.5万立方米。11日11时开始,现场应急抢险人员分两批次撤离,第一批22人于11日13时到达波罗乡,第二批44人于16时从坝体撤离,其余监测人员和机械设备已转移至安全地带。
四川、西藏两省区已经转移安置群众3.42万人,受泄洪影响区域已经开始实行交通管制,堰塞湖下游在建和已投用电站已经提前采取腾库和工程措施,做好应对洪峰准备。
■现场
堰塞湖安置点生活物资供应充足
11日晚,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波罗乡康扎西安置点,藏式火炉燃放袅袅炊烟。排列整齐的100多顶帐篷中,受金沙江堰塞湖影响安置的近千名群众居住在此。
初冬的夜,藏东山谷寒风凛冽。热多村村民尼聂一家5口正围坐火炉旁,吃着热气腾腾的白菜猪肉面,烧得吱吱发响的炉火温暖了整个帐篷。
今年10月11日和11月3日,金沙江西藏江达县白格段两次出现山体滑坡,导致金沙江断流,形成堰塞湖。最近一次堰塞湖发生后,西藏自治区紧急转移沿江2.5万余名群众。除了投亲靠友外,其他群众均被安排到临时设立的42个安置点。
尼聂已经在此居住了整整一个月。一个月前,金沙江堰塞体导致河水倒灌,他的房子被冲倒,这顶18平方米大的帐篷成了他们临时的家。
“除了抢运出来一些贵重物品和衣物,我们家里的东西都被冲走了,3头牦牛和2匹马也不见了,所幸家人都平安。”尼聂说,现在吃住穿都由政府保障。
康扎西安置点离波罗乡政府直线距离约3公里,位于一处地势开阔平缓的山谷中,比堰塞湖水面高出100多米。10月11日金沙江白格段山体滑坡发生后,当地就在这里设立了安置点,安置附近受灾群众。
古查村村民泽仁多吉一家是11月8日搬到这里的。他说,自己的房子虽然没被水淹,但附近山体被水浸泡之后有塌方危险,乡党委、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挨家挨户排查后安置至此。
记者在帐篷内看到,大米、面粉、蔬菜、肉类以及衣物、棉被、简易床、防潮垫等一应俱全,室内有照明用电。帐篷区不远处有安全饮用水取水口,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保障。
古查村村民泽仁郎加说,这次堰塞湖水位上涨很快,他用拖拉机把家中部分衣物、粮食和贵重物品抢运出来后房子就被淹了。“万幸家人都平安,房子没了可以再建,牛羊没了可以再养,相信政府会帮助我们重建家园。”泽仁郎加说。
波罗乡乡长段旭明介绍,康扎西安置点最多时安置了1100多名群众,其中的200多名学生目前已转移到江达县其他学校上课;安置点储备有6天左右的食物,民政等部门每隔3天左右向安置点运输新鲜的蔬菜和肉类,确保群众的生活需要。此外,这里还设置有乡政府临时办公点,以及公安、消防、卫生、电力、通讯等部门的服务点。
责任编辑:张岩